对于徐悲鸿的书法,很多有见解的人都认为,徐悲鸿是将自己绘画技术和书法结合并融为一体的,在很多有关他书法的作品中,无论是字的点睛之笔,还是刚刚下笔的地方等等,徐悲鸿所运用的技巧都能在绘画中找到类似的影子。更多的人认为,徐悲鸿的书法可以用“很高古”三个字来形容,这也是陈传席对徐悲鸿书法的评价。所谓的“高古”风格其实与他本人擅长画中国国画是有很大联系的。
都说对于书法家来说,字如其人。这话用来形容徐悲鸿一点也没错。仔细观察徐悲鸿的书法,会发现他的字体刚劲有力,整个字的框架结构也是稳中有健,给人一种不轻易折腰,正直的感觉。这正是徐悲鸿字迹的特点,同样也是他本人的情操。徐悲鸿作为一名书法家,高风亮节的性格特点,让他写出了更有骨气的字体。根据一些史料上对徐悲鸿活动时间的记载,可以推断出的是,他练习书法的时间并不长,但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快的收到成效,与他掌握并深刻理解练字的核心要点是分不开的。
徐悲鸿风雨鸡鸣赏析
《风雨鸡鸣》是徐悲鸿的画作,这幅画中是一只雄鸡站在山岩上扬首高唱,四周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快要到破晓时分。
徐悲鸿《风雨鸡鸣》图
画的左上角被徐悲鸿先生题字,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诗中的意思是说: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鸡叫声声盼着黎明的到来,我见到亲人了,怎能不叫我高兴呢?徐悲鸿画画时不论是画什么,都是有着寓意的。在这幅画作中徐悲鸿盼望着能与亲人的相聚。徐悲鸿的《风雨鸡鸣》是他借画作来发泄心中的忧愤之情,徐悲鸿创作的雄鸡形态十分生动,灵气逼人,加上画作效果立体逼真,使人浮想无限。
徐悲鸿作画之时正是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时期,徐悲鸿想借用“风雨鸡鸣”这幅画中的含义,来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徐悲鸿的《风雨鸡鸣》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画中陡峭的山石旁边,是一丛墨竹,竹在中国是代表着不屈、代表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的。表达了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此画意境深远,点醒了一些当时正在沉睡着的中国公民,激励着一大批爱国且肯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的人,为民族解放奋勇抗战。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艺术家,对于此题材也是颇有好感。有不少画家开始模仿着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大多运用的主题内容与原作品基本是一致的,但处理手法有些改变,使画作有了其新意。
徐悲鸿纪念馆介绍
一代画家徐悲鸿的纪念馆最早建立于一九五四年,其建造是在徐悲鸿故居的基础上改造的。当时的具体位置是位于北京市北京站的北侧东受禄街十六号。在一九六六年的时候,由于城市重新规划以及北京市发展的需要,徐悲鸿纪念馆被拆迁。后来,在一九八二年的时候,政府决定重新为徐悲鸿建造一个纪念馆,地址是北京市的新街口北大街五十三号。这一新的徐悲鸿纪念馆,在一九八三年的时候就已经正式对外开放了。只不过限制了每天规定前来参观的游客。
徐悲鸿纪念馆
新的徐悲鸿纪念馆整体的占地面积为10885平方米,新馆的规模与老的徐悲鸿纪念馆相比,整体已经扩大了一倍。楼层一共有六层,分为地上和地下,其中地上有四层,地下有两层。新的徐悲鸿的纪念馆采用了青砖绿顶的这样一种建筑风格,与老馆相比,显得更清新淡雅,没有了往日的威严肃穆。徐悲鸿纪念馆当前一共有七个陈列室。其中,徐悲鸿所创作的中国画代表作品主要陈列在一,二,七三个展览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愚公移山》、《牧童和牛》等等。
在徐悲鸿纪念馆的第三和第五个展览室,陈列的主要是徐悲鸿的油画代表作品。如《喜马拉雅山》等。在第四个展览馆,主要是对徐悲鸿这个人物生平经历的一些介绍,包括徐悲鸿的理想,家庭情况以及他和好朋友还有自己老师在一起的一些照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