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向清高,很少夸人,但王维画画上的成就,让苏轼也为之折服,他称赞王维的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画,画面十分丰富,层次分明,由远及近,动静结合,神韵淡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意境。也许就是因为王维长期沉溺于自然美好的事物,对大自然感同身受,培养了自身敏锐的观察能力,因此笔下的山水更加富有意境,耐人寻味,其神韵更是别的画家鲜少能比拟的。
苏轼的贾谊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苏轼的《贾谊论》从贾谊的怀才不遇做剖析,充分表明了自己对人才与理想实现的理解。苏轼的认知中:才能使可以培养的,是相对容易培养的,人才要想发挥自己的才能,既要有能够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又要让赏识者了解自己的才能,否则的话只能像贾谊这样空有才华自怨自艾;而君主要有识人之才,充分去了解臣子的才华,因人施用,不要吝啬自己能够给臣子的机会。
苏轼画像
苏轼从《贾谊论》出发,说明了机会对于人才的重要性,就好比说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一样。通俗的讲就是人才有的是,机会却不多,只有把握住机会才有让自己出头之日。但是,机会有了,如何才能把握机会让自己脱颖而出?这就需要自己去向需要的人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力,让人家知道自己是能胜任的是有能力的,没有谁会去任用不了解的人。
对于实现理想,苏轼在《贾谊论》中表示,非明君不可,没有圣明贤德的君主,有才能的人是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天下是君主的,只有明君才会思路开阔广进人才,否则人才只能是摆设。
在《贾谊论》中,苏轼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的自身的看法,才华固然重要,但是自身的品格也是要高人一等。面对挫折面对沉寂要有一颗坚定韧性的心,如果像贾谊一样只会苦闷怨天尤人,到头来只能是无用武之地。此外做人还要接地气儿,不要觉得自己有才华就高人一等,在那孤芳自赏,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更快的得到机遇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
苏轼政治主张什么
苏轼不仅仅是北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实还能算得上是一位政治家。
苏轼画像
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经历了太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作为为官之人,苏轼在当时北宋史上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从宋神宗到宋哲宗再到宋徽宗。苏轼经历了三代,并且屡次被委以重任,屡次被贬。但是在政治发展史上,他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哪怕被贬被流放,初心不改,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从苏轼的诗词中来看,苏轼生性豪放,思想冲破世俗,但是在政治上,他却属于保守一派,反对变法。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苏轼感觉王安石等人的变法过于迅速,有些冒进。在他看来,改革应该要是循序渐进的。而且在那场改革中,保守派的主要人物,司马光,欧阳修等人,是苏轼的前辈,对苏轼有过很大的帮助和提携。所以很多因素导致了生性豪放的苏轼在改革中选择了反对变法的保守派。
其实,苏轼的仕途坎坷,跌宕不平。但是从他的诗作中还有平日里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他的政治观点主要在于“以民为本”的重要思想。提倡改革能改善人民生活,但是又不希望冒进,引起大的变动,主张稳健。主要是考虑到人民能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另外他主张“仁政治国”,希望国家能够国泰民安,繁荣富强。
总的来说,苏轼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贯穿在他坎坷的人生之路中。
苏轼的山水诗有哪些
苏轼的山水诗是宋朝时期山水诗的最高峰,他在山水之上又营造了更高的意境,苏轼是通达儒家、道家、佛家之人,他的山水诗有种超脱万物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