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7年,当地农民苦不堪言,决定挖掘于成龙的墓地,在当地村长和农会主席的带领下,组织年轻力壮的劳力把于成龙的墓地掘开了。根据参与挖掘的农民回忆,于成龙的墓室周围有盛放白灰、松香的瓷碗筑成。墓室门口有一座石门,墓室两侧有刻有墓志铭的石碑。棺木木质很坚硬,而且光滑,表面涂着红色的桐油漆。棺木里,于成龙的衣冠整齐,发辫完好无损,顶戴花翎。人们从他的墓中挖掘出很多宝贝,有玉器、金银等物件,都出售给了当地的商店。
至2009年时,高林清开始兴建于成龙廉政文化园,虽然许多领导都说支持,但是没有实际行动,致使高林清最后无力支撑起重建文化园的项目。至2013年的方山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于成龙廉政教育基地建设”的目标,于成龙墓地重建的项目重新启动。
于成龙后人是谁
于成龙是清朝时期一位有名的官员,他曾被康熙评价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而且他的事迹在四库全书中也有记载,这实在是难得的。于成龙为人清正廉明,精明神武,是一位出色的官员,于成龙后人也是像他那样正直。
于成龙雕像
于氏家族中至今都有家族谱可循,在方山县来堡村,还有70多名于成龙后人,他们勤勤恳恳,淳朴厚道始终不忘祖训。而且他的后人中也有为官者,而且也是为民做主的清官。在于成龙后人中,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于廷翼曾经也做过官。于廷翼为人节俭,周济百姓,身上也有于成龙的遗风。
于廷翼是于成龙儿子中的长子,也是唯一做过官的,曾是七品官员,分管教育。于廷翼做官时也颇有成绩,就在监司准备举荐他时,因母亲年老,极力请求回乡照顾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后于廷翼的生活非常节俭,但是不忘做公益事业。他经常周济亲友和乡里人,但凡乡里有流浪之人或是逃亡至此的,他都会给钱给物,救人于危难之时。于廷翼的家教也很严,当他儿子为官时,他就教育他的儿子,要像祖父那样为官清廉,不要为了一时的政绩名声而随便给别人平反,也不要怕麻烦把已结的案件丢在一旁,不去给人平反。
于成龙后人始终不忘祖训,曾刻匾“肯堂肯构”。意思是后人一定要继承父亲的事业,事实确实如此,后人中出现的官人都很出色,也有于成龙的风范。
于成龙破案的故事
在清朝史上不乏有名的官吏,提及于成龙,人们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成龙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而且他的墓地现在也在重修。于成龙破案也是非常有一套的,他破案灵活多变,总能抓住重要线索一举将犯人绳之以法。
廉吏于成龙
在清朝初期,偷盗成为时下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盗贼甚至在白天就光明正大的实行盗抢,严重影响了当时人们的安定生活。在盗窃方面于成龙破案还是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的,总能捉住蛛丝马迹,最终将盗匪擒住。
于成龙曾到江苏高邮检查公务时,途中正好碰上一位土豪要嫁女儿,但是在女儿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好多嫁妆都被偷光了。当地的刺吏无法破案,于是就交于于成龙手里。于成龙命令把所有城门都关上,只留下一个城门开着让行人出入。同时,他还派公差严把城门,严格搜查所有行人所携带的行李。又出告示通知全城人都要回家去,不得随意出入。于成龙的精明之处还在于,他暗中叮嘱公差说,只要有反复出入城门的人就抓起来。果不其然,公差就发现两个人非常可疑,他们除了身上的衣服,任何行李都没有。于成龙果断判断此人就是盗贼,当即把他们抓了起来。开始他们拒不承认,于成龙于是就命人脱下他们的衣服查验,果不其然,他们里边穿的就是偷盗来的衣服,因为财物太多,不能一次全部带出,所以多次出城把财物一点点的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