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权之痛
李世民本人获得皇位继承权的过程靠的是暴力,是通过玄武门政变杀掉哥哥太子李建成之后从父亲李渊那里生抢过来的。到考虑皇位传承问题时,李世民就没有了当年打天下时的英雄气,不走豪放路线,转为优柔寡断。主动争取上岗和为了随自然规律被动下岗而预选接班人,李世民在上台下台两回皇位交接时都没有起什么好的榜样作用,所以,唐朝的皇位继承问题很多,是二三百年的大王朝里解决皇位继承最差的王朝之一。
网络配图
太子李承乾,李世民的长子,长孙皇后所生,武德九年(626)十月被立为太子,当年他八岁,贞观十七年(643)四月被废。李承乾被废原因复杂,罪状不少,比如行为不检点:过分“崇洋媚外”,整天热衷于仿效突厥人的习俗,穿突厥服装,说突厥语,住帐篷,最大的心愿居然是到突厥可汗手下当一个中层干部;经常和身边亲信偷盗百姓家的牛马,在自铸的大鼎里烹煮;酷爱声色犬马;生活奢侈;双性恋倾向。当然最要命的,还是谋反的罪名,据说“反形已具”,豢养刺客,又养壮士百人,阴谋刺杀和他争夺太子地位的弟弟魏王李泰,又与侯君集等勾结谋反。贞观十七年四月,有人指控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子已经破了,性质也定了,李世民召集群臣,询问对李承乾的处理意见,几乎没有人敢回话。来济说:“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这个两全其美的意见被李世民采纳,这说明,李承乾被废虽然已经上纲到谋反的程度,其实根本并没有谋反的铁证,所以李承乾因为“谋反”罪失去皇太子身份,还可以保全性命。
太子李承乾的失利,首要问题是承乾自己表现很衰,但与李世民对魏王李泰的期望太高、宠遇太过也有直接关系。魏王李泰与承乾都是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觉得李泰很像自己,很有才气,所以对小泰一贯纵容,最突出的就是支持他“大开馆舍,广延时俊,人物辐辏,门庭如市,”编纂大型地理书《括地志》。 “人物辐辏,门庭如市”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好事,它暗藏的很可能是政治危机。李泰受宠还表现在他一个月从李世民那里领到的钱比皇太子还多。李世民体贴入微的关心爱护才是启发魏王李泰政治野心的关键,李世民有意无意重复的是他父亲李渊当年信任他培养他锻炼他直至把皇位都送给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