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淮海战役中的一些秘密(2)

总前委塑像

排除部分污蔑扑脏水的人的说法,比较可信的观点是,就正规军的数量而言,国军并不比共军多,甚至比对方少。因为解放军除了参战的60万正规军还有40万的民兵,此外还有整整543万的支前民工,而他们承担了80%的粮草弹药和装备的运送,此外,护送伤员的担架也是他们负责的。由此可见,共军的后勤工作几乎都是民工完成的,军队的组成肯定都是正规军。而国军方面,有不少兵力是后来增援的,而且除了七大兵团还有两个是绥靖区,其中一个更是大部分起义。此外,其中有些部队是临时编成战斗力很低,甚至有些空番号,可见80万的国军水分不少。

另外,关于淮海战役还有一个真相,那就是中共方面作为指挥的总前委只是名义上,其实并没有指挥。理由有几点,第一是在筹划阶段并没有计划成立总前委;第二是陈毅与邓小平的统一指挥并没有真正实施;第三是总前委成立于开战后十天,十分滞后;第四是总前委的成员构成以中野为主,对指挥主力的华野不利;第四是总前委只开过一次全体会议而且与战役无关。由此可见,总前委的组建,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指挥,而在于协调两大野战军。

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创造的奇迹

支前大军,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在淮海战役中支援前线的大部队。淮海战役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在战争进行时将士所需要的粮食、弹药等等物品的需求量是十分惊人的,为了满足前线战场的需要,解放区的人民便组成了这样一支两百多万人的大队伍,将各种物资及时送到第一线的士兵们手中,他们名叫“支前大军”。

支前大军

支前大军

运输物资的道路是十分艰难的,他们任重而道远,有时遇到风雪,为了不使粮食、弹药被冻坏或受潮,支前大军甚至不顾严寒,将自己身上的蓑衣、棉袄脱下,盖在粮食上。有时候运输的地形艰险,山坡陡峭泥泞,推车在山路上难以控制,他们就将粮食物品卸下,扛在肩上,遇到粮食的袋子破了,他们就从身上把衣服撕下来补上。

由于前线消耗巨大,支前大军为了增加运输量,每个人、每辆车几乎都是超载负重前行,有一个山东泗水县的运输团,曾有一次强忍饥寒,在三天内运量十一万,令人瞠目结舌。

在战役期间,伤员从前线退下转运至后方,靠的也是支前大军不分昼夜的运送。兵民是一家,战士们为国奋战而受伤,支前大军自然也是视其为亲属,不畏枪林弹雨,誓死抢救伤兵的生命。

无论是运输物资或是伤兵,支前大军都冒着被敌军突袭或是扫射的危险,他们将生命置之度外,正是他们的支持,才会有淮海战役的胜利。

淮海战役三个阶段详情介绍

早在一九二七年的时候,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就开始了战争,期间因为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停战,后来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了国土,两党之间又展开了大规模的战斗,其中有三次大规模的战争,淮海战役就是其中的一个。淮海战役三个阶段的作战方式其实大至都是差不多的,这三个阶段都是共产党占有了有利的地位。

淮海战役油画

淮海战役油画

在第一个阶段里面,由刘峙担当了总的指挥官,然而刘峙的无能是总所周知的,在一开始的时候他的作战方针就成为了劣势,后来经过调整,国民的大部分兵力开始向着徐州移动,最后几乎全部聚集在了徐州,共产党这边对国民党可谓是突然袭击,由华东野战部队对徐州开始了突然的袭击,国民党的黄百韬主要的部队被共产党的突然袭击围剿,全军覆灭。

在第二个阶段之中,黄维的部队开始逃向了淮河一代,这支部队非常的庞大,但是也非常的混杂,其中还包含了百姓,因此在逃亡的时候受到了阻碍,虽然有向蒋介石申请支援,但是却并没有同意,在国民党返还的时候再次遭到了共产党的围剿,国民党可谓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全军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