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康熙野史说了什么
野史是私家在私下编纂的史书,与正史不同,但是是正史的补充,野史中所提到的人或事物,并没有经过官方的审核,或者是被官方禁止的,不想在民间流传的,还有可能是原始的资料,略显粗鄙,那康熙野史有哪些呢?
康熙画像
在我们眼中康熙是一个仁德贤明的皇帝,但是在野史中记载,康熙的执政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完美,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对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康熙平定三藩的过程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清军所到之处,大肆屠杀那里的平民,几乎荡平了云南和四川。还有就是在沿海迁民的过程中,康熙时期想在沿海建立一个海岸线,在海岸线的范围内所有的沿海居民都要迁移,不服从管理的民众杀无赦。在迁移的沿海居民中,迁的过程就死了一半,剩下的人还没到内地,饿死的所剩无几了。
还有比较恶劣的时间就是文字狱,虽然没有雍正乾隆那么多,但个别案件的真实面目也是可憎的,其中比较出名的是戴名世案件,只因为戴名世赞同了方孝标提出的观点就被斩首了,家人也都受到了牵连,成为了著名的《南山集》案。
关于康熙野史还很多,在他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难免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造成民众的伤亡,虽然这些野史的真实性值得商榷,但不能否认,康熙是一个好皇帝,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康熙墓在哪里
康熙的墓就是景陵,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最早从1676年开始建造,直到1681年完成。康熙的景陵中除了和康熙合葬的孝诚仁皇后,还有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祔葬,其中还有敬敏皇贵妃从葬,从敬敏皇贵妃入葬后,地宫之门开始掩闭。
康熙墓一角
康熙墓中有隆恩殿,康熙的神位在中间,孝诚仁皇后的神位居左,孝昭仁皇后神位居右、孝懿仁皇后神位居左次、孝恭仁皇后神位居右次,敬敏皇贵妃神位居右一间,都是朝南的,但祭祀时,除了敬敏皇贵妃神位东向,其余还是朝南。景陵曾发生过两次火灾,分别在光绪年间1905年,另一次是新中国时期1952年。1905年的时候烧毁了隆恩殿,直到宣统时才完成重建,后来1952年的那次是因为雷电。景陵曾在1928年的时候被盗,盗墓贼将景陵打开,随葬物品全部被盗走,康熙及其四位皇后的遗骸散落地宫,惨不忍睹,直到1952年人们才将景陵再次密封,但地宫里面康熙等人的遗骸依然在地上。
直到1995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景陵的地面建筑进行了修缮,但地宫里面依然没有去做清理。康熙是清朝皇帝不进行火化的先行者,从他开始皇帝都是土葬的,所以棺木里面有大量的珠宝,盗墓贼因为这些珠宝对这些皇帝的寝陵开始大量的破坏。
清康熙皇帝的书法
康熙爷不仅仅有治国之才,康熙书法也是为后人称道。康熙的一生有很多书法作品,他的很多书法作品都是反应其政治思想的。
康熙书法作品
康熙从小就喜欢书法,只是一直没有系统的练习过,直到他二十多岁,江山稳定了之后,他才开始认真的练习书法。一开始,康熙帝在宫里开设了,专门给皇帝学习的“百家讲坛”,皇帝听的是历朝历代的皇帝故事,然后他就问别人,自己要不要也学习学习书法什么呢,人家就跟康熙说,君王不需要学这个书法,写个差不多就行了,君王要并不需要这种“儒雅”气。后来三藩之乱平叛之后,康熙帝意识到,还是要儒雅一点好,于是就让翰林院的人经常作诗作文的呈上去给他看看,方便他自己研究学习。后来由于他底下的大臣们都是糙汉子,他问他们关于文学方面的问题,这些人回答不上来,康熙就特地去找了两个比较有文化的,陪在自己左右。康熙书法和诗文经常向这两位请教,后来干脆安排这两人住在宫里,以供他随时咨询。他的这些行动也表明了他越来越尊重儒家学说。康熙书法也不单单是为了增长自己文化,他的很多书法作品中都透露出其政治思想,比如他曾写下“万世师表”的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