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对完璧归赵的故事都略有耳闻。赵国的使臣蔺相如送和氏璧入秦宫后,为了不负赵王所托,以计策将和氏璧完好送回赵国,并成就了一段经典佳话——完璧归赵,蔺相如也成为人们眼中有勇有谋的一代贤臣。然而,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蔺相如此举其实只是成就了他个人的贤臣之名,却没有帮到赵国,甚至还害了赵国。那么,完璧归赵的故事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蔺相如是赵国罪人呢?请听小编来一一解析吧。
人物简介
蔺相如,生于公元前283年出生,卒于公元前239年,战国时期人,籍贯不详。蔺相如出生贫微,原是赵国令缪贤的舍人。后来被令缪贤举荐给赵王,护送和氏璧入秦后完璧归赵有功,又历经渑池之会,官至赵国上卿,与廉颇赵奢等人并列,后病逝。
和氏璧的由来
和氏璧是春秋之时,一位楚国的琢玉能人卞和在荆山上得了一块璞玉。遂携玉拜见周厉王,说这是一块精美的璞玉,楚厉王让玉工查看,玉工却把它说成是一块石头,于是楚厉王以卞和欺君之名砍下其左脚,卞和含冤而归。楚武王即位后,卞和不死心,再次携玉面见武王,但玉工仍说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被砍去了右脚。楚文王继位后,卞和无望,抱着璞玉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流干眼泪后,却流出血来。文王得知后觉得奇怪,便派人前去询问。得知详情时,楚文王动了恻隐之心,遂让玉工打开这块璞玉,只见这块璞玉内竟有绝美宝玉,叹为稀世珍宝,遂以卞和之名命名为和氏璧,为楚国国宝。后来,和氏璧被赐予楚国令尹昭阳,不久被盗,流落赵国为赵国国君所有。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将此玉做成玉玺,因朝代更迭,唐朝之后便不知所踪。
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国宝和氏璧因被盗而流失,后为赵惠文王所有。秦昭襄王得知后,便派人前往赵国说愿意以秦国的十五城来换取和氏璧。秦强赵弱,赵王惊恐不已,遂召集群臣商议。众臣皆说秦国素来不讲信用,此举不过 是为了强占宝玉而已,必不会按约向赵国交付十五座城池,但若不送和氏璧入秦,又怕秦国以此借口挥军入赵。正在左右为难之时,令缪贤向赵王举荐了他的舍人蔺相如送和氏璧入秦。蔺相如捧和氏璧入秦宫面见秦王,秦王见和氏璧大为欢喜,召集众臣观赏和氏璧,后又将和氏璧交与后宫轮流观赏,丝毫没有提及十五座城池 的事情。蔺相如见此情景,便以向秦王指出和氏璧的瑕疵为由,取回宝玉,靠柱而立,说秦强赵弱,赵国国君和大臣皆怕秦王不讲信用,取和氏璧却不给十五城,送和氏璧入秦宫后,秦王领其重臣和后妃观赏却从未提及十五座城池之事,可见秦王并无以十五城换和氏璧之心。若秦王强抢,便将玉撞碎。秦王怕玉被摔碎,便极力安抚蔺相如,将十五城指与蔺相如看。蔺相如知道秦王并无诚意,遂要求秦王斋戒五日,沐浴更衣后迎和氏璧入宫。蔺相如回到驿站后便让随从乔扮成农夫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五日后,蔺相如入宫见秦王,告知和氏璧已送回赵国,秦王心想,杀了蔺相如也无法得到和氏璧,遂放蔺相如回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为何成为赵国罪人
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后,蔺相如得到了赵王的青睐,众人也将蔺相如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之事视为壮举。孰不知,完璧归赵的背后深藏着隐患,其实真正的赢家并不是赵国,而是秦国。秦昭襄王一生都在忙于统一六国之事,以十五城来换和氏璧是不可能之事,再者,据历史记载,秦昭襄王对玉器并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秦昭襄王以十五城相换和氏璧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和氏璧,而是为了试探赵国的国力和对秦国的态度。赵王若执意不送和氏璧入秦,可见赵国的实力不可小觑,秦国对其需慎重小心。但若送和氏璧入秦,则表明赵国国力较弱,秦国大可找个理由征伐统并它。所以当蔺相如入秦后,对秦王的态度,及在其对秦王的斥责言语中皆向秦王透露了赵国的实力和赵王对秦王的态度。可以说,蔺相如是秦王的意外收获,他在情急之下向秦王泄露了很多重要的信息。秦王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真有种买椟送珠的感受。在摸清了赵国的底细之后,没过几年,秦国便出兵攻打赵国。蔺相如,这个被人称为有勇有谋的贤臣,竟在不经意间,把赵国给出卖了,成了赵国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