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者这个词虽然出于现代,但这种人格型的人其实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蜀国军师诸葛亮。要说一个人过于追求完美也不是多大的坏事,可要是把这一套用在处理国家大事和与人相处上,那可就闹心了。都说蜀国最早被灭是因为蜀国无人才可用,但要说为何没有人才,还是得问责诸葛亮这个完美主义者。那么,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完美主义者才是蜀国无人可用的真正原因呢?
诸葛亮坚持杀马谡
诸葛亮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但他最大的问题是做事太过于完美。比如说在马谡该不该杀的问题上就处置得很不好。马谡其实是很崇拜诸葛亮的,可以说他是诸葛亮叔叔的超级粉丝。但是马谡一直不得刘备重用,所以一逮住机会就想好好的表演一番。可是马谡的运气也是超级不好,等了千百年才得到一个机会来表现自己,还为这守街亭的事立下了军令状,结果反而搞砸了,在阴沟里翻了船。
其实这要是在司马懿或者孙权那边的话,这都不是什么大事,胜败乃兵家常事嘛。顶多是先撤职查办,关关禁闭,让他闭门思过一段时间再放出来戴罪立功。可马谡没有遇到这些好主子,诸葛亮对他才不会这么宽容,直嚷嚷要马谡的脑袋,可把马谡给吓坏了。马谡是第一次独自率领军队,这率军打战不是在娘胎里就会的,需要学习,积累经验。可诸葛亮不管这些,更不会考虑要给马谡将功补过的机会。
诸葛亮对诸事都操心
诸葛亮做事向来是喜欢胡子眉毛一把抓,凡事都管得太死。比如他向司马懿下战书,都要求对方要摆什么阵,在哪里在何时打。
司马懿在接待使臣时很隆重,给搞了个饭局。席间觥筹交错,就聊起了诸葛亮。司马懿问使臣:“你们丞相最近都在干嘛呢?过得好不好呀?”使臣说:”我们丞相最近挺忙的,天天心烦得很。”司马懿又问:”为什么呢?”那使臣说:“军中二十军棍以上的事情都要经丞相批准。”司马懿一听乐了,想想二十军棍的小事连长、营长管的事,诸葛亮号称统领十万人马,这点破事都要管,能不心烦吗?这非得活活累死不成。于是,送走了蜀国使臣后,司马懿就说:”诸葛亮管太细了,估计活不了多久“,果然,没多久诸葛亮就死了。
诸葛亮作为高管,却不懂简政放权,什么事情都要管,还追求完美。在这一点上,他就不比人家孙权心宽了。每次有敌军来袭,孙权就大放权力,让底下的人自行处理。先是让周瑜上,再让鲁肃上,最后又使唤吕蒙去。结果这些个大将全都过度劳累死了,孙权自己却活到了七十多岁,而诸葛亮到壮年就归西了。
诸葛亮临终遗命杀魏延
话说诸葛亮死就死了吧,临死前还要搞什么遗命。一直嘱咐马岱说,他信不过魏延,一定要防着魏延,他只要有一丝要反水的动作或者念头,就把他杀了。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而后,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