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政治统治虽然在政权更替方面很混乱,但文化服饰却得益于这种大混杂而颇具特色,自成风格。可以说,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服装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那么,南北朝服饰有什么特点呢?南北朝的男人和女人都穿什么衣服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南北朝服饰特点
南北朝的服饰承袭魏晋时期的服饰特点,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在魏晋时期颇受文人男子所喜爱的大袖翩翩的衫子在南北朝时期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种时尚。或许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中原男子在这一时代也开始流行上衣和裤装。绔、裤互称。由于南方的湿热气候,高齿木屐开始流行。而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初建政权之后,也改穿汉族统治者所制定的华贵的服装,醉心于高冠博带式的汉族章服制度,如北魏孝文帝的改制。
此时广大南方人民在原来汉服的基础上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一改以往的整幅宽身的服饰形制,服饰裁剪日趋合体,传统的服饰样式,甚至连常服中应用最多的深衣也逐渐消失。而胡服在这一时期才不仅仅是军人所穿,一般官人以及侍从、宫内人员、贵族及百姓都有穿着,在中国广泛地流传开来。当时常服主要是吸收了胡服的裤的特点,形成了以裤衫为基本形制的服饰,当时称为裤褶。那时南方本以原有的冠服如通天冠、进贤冠、绛纱袍及下身裙装为礼服,而自北方的裤褶服盛行后,南人也采而服之。但毕竟在朝会或礼仪中,这种装束显得不够严肃,因此,南方人就将上身的褶加大,并加大了袖管,下身的裤管也加大了,成为裙裤的形制。
而在女子服饰方面,虽然在南北朝时期,传统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穿着。这种服装的特点是在服装上饰以“纤髾”。 所谓“纤”,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所谓“髾”,指的是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 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
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
在南朝时,由于受佛教的影响,妇女多在发顶正中分成髻鬟,做成上竖的环式,谓之“飞天髻”,先在宫中流行,后在民间普及。在发髻上再加饰步摇簪、花钿、钗镊子、或插以鲜花等。南北朝时期的百姓妇女梳丫髻,穿宽袖短衣、长裙、侍女梳环髻、穿对襟衣,女子多穿履靴等,有皮履丝履麻履锦履等凡娶妇之家先下丝鞋为礼鞋子的形式有风头履聚云履五朵履。因为南北朝时男足女足无异样, 还有加以锈纹的履。
男装服饰
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
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文,公卿用织成文。
北周冕服:北周武帝汉化政策相成功,大力推行中国古代的周礼之制,因此北周的服色制度多根据周礼而定。
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缘为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