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是如何击败了马超平定西凉(2)

  不过上网一查,元让兄的人气还是很高的!这里面有三个因素:一,游戏中夏侯敦的造型不是英气勃勃就是散发成熟男人的魅力,而且能力不弱。二,历史上很多曹魏成员说他是魏国的“元功”。三,有一个明朝人曾经为夏侯敦惋惜,说元让本是个不错的将领,但可惜记载不详细。

  这三个因素中,游戏一点避过不谈,第二 点:众大臣说他是“元功”,那是因为他的职位是军职中最高的,聪明一点的人都不会在开国时期说皇帝亲戚的坏话。第三点,不过是那明朝人自己心中幻想空发感叹而已,因为他也根本找不出任何关于夏侯敦在军中的威风记载。如果他有,那么就会在感叹之余写出夏侯敦在历史中有什么牛B表现。至于有人说,因为司马家掌权,夏侯敦作为曹操的亲戚不太好写实话,这点说不过去,为什么夏侯渊和曹仁这些亲戚就可以写?

  至于有人问,竟然他如此无能,为什么善用人的曹操任命他为全军最高司令?其实由于封建专制的特点,军权一般都掌握在外戚之手,外戚中如果能力特强的,又怕驾御不住!至少在曹操前的两汉,都是外戚掌军权。而我们的元让兄,还是有些优点地,比如说他很廉洁,很耿直,这在封建官场上很少见,虽然这些不能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将军,但元让始终对孟德兄忠心不二,把全军权利交给他这种人,符合封建社会皇室的保险意识(实际上,凭元让的本事,即使造反也兴不起大浪,这才是曹操对他放心的地方)。

  夏侯渊在经过数次大锻炼后,终于在西凉一地找到了展现自己才华的地方,当时,在曹操此前与西凉诸军较量后,马韩联军已经逃散,分散在西凉各地区,继续为乱。但事物繁忙的曹操,已经不可能再有时间来亲自跟他们对敌,在收复西凉诸侯之一的杨秋后,即全权委托夏侯渊代护军将军,统帅隶属长安的部队继续平叛。

  马家军虽然失败,但是绝大部分诸侯仍然存在,而且分散在不同地方,平定非常麻烦(这就是曹操为什么要吸引他们集中在潼关的原因)。

  其中粱兴一路,逃到了冯翊郡,在212年,被夏侯渊平定,被杀。

  粱兴死后,其他诸侯看不到前途,基本大多投降,这时候,真正势力最大,决定继续顽抗到底的,就是韩遂与马超。所以夏侯渊将军力集中在他们所在的陇西。

  其实早在曹操班师前,凉州参军杨阜非常恐惧的对曹操进言:马超作战勇猛,而且在羌胡等少数民族中有比“快男超女”还高的多的人气,曹操走后,如果不严密不防,那么刚收复的领地就危险了。

  但曹操没有去进一步加强兵力防范,一是那个年代实际上曹魏兵力其实远没有小说中鼓吹的那么多,如果严密布防,势必要抽取其他据点的兵力。二是,曹操看清了马超的能力,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夏侯渊对付他绰绰有余。

  历史证明,杨阜确实为曹操担心,他长期生活在天水一带,整天听到马超的名声,再加上担心家乡以及新领地的安全,有些惧怕完全可以理解。所以,他对马超的能力,就不免夸大。

  马超这时候确实重新抬头做人,在兴平氐王阿贵羌氐胡等所有西边少数民族的支持下,重整旗鼓,迅速攻破了除了冀州外所有不设防的陇西各城市。

  马家军其实虽然卷土重来,而且人气很旺,但由于他个人素质原因,使这支军队成了病猫。杨阜在畏惧之下,临时招了一千来守军,马家军这时候手上各民族兵力一万多人,更加上张鲁派来的杨昂的兵力,更加壮大。但是从213年1月到8月,他狂攻了8个月,才把城给攻克,说明他的临阵指挥能力实在不高。

  马超在政治上的表现更加幼稚,对于杨阜等跟他交战过,巴不得立马把他送下地狱的曹魏党,不但不除去,甚至还控制不住,结果杨阜马上逃亡,立即拉了姜隐赵昂孔信等十几人在一个月后于天水一带再次声讨马超。而且,这次没有人民与马超站在一起,杨阜联络了冀州城内没有被大意的马超剪除的梁宽等人,里外响应,把马超轰出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