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会盟诸侯之会稽在哪里?
说实话,即使今天我们对夏朝历史也是知之甚少。
二十世纪前半世纪,由于甲骨文的发现,人们才确切知道商王朝的真实存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夏朝根本就是一个传说,无以为证。随着山西陶寺遗址的发现,人们才对夏文化有所了解。关于大禹,可说的事情也仅仅限于大禹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会盟诸侯于会稽,如此而已。我们无法从田野考古获得会稽的真实位置,所以本文关于会稽位置的考证也只能从古代文献中去寻找。
何谓会稽?会者,聚也,诸侯会聚即为会盟。稽者,计也,稽考之谓。《史记》载,舜传位于大禹后,大禹仿效舜避尧之子丹朱例,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当时情况几乎与舜接班时一模一样。这种历史的巧合很可能是后人所伪托,以烘托尧舜的高风亮节,未必就是历史的真实。《竹书纪年》的记载就持完全相反的态度,说舜囚禁尧而逼其让位,丹朱集其旧部与舜决战云云。孰真孰伪,实难以确定。唯有大禹会盟诸侯于会稽之事,古籍所载基本一致。
《越绝书》说:“禹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更名茅山曰会稽。”《吴越春秋》说:“周行天下,还归大越,更名茅山曰会稽。”《水经注》:“会稽之山,古防山也,亦谓之茅山,又曰栋山。”说明会稽原本不是地名,大禹会盟于茅山之后,为纪念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盟,才把茅山更名为会稽,会稽是以事而得名。所以欲知会稽之地望,必欲知茅山之所在;欲知茅山之所在,必欲知大越之地望。一说到古越国,后世人就认为在今浙江一带。其实浙江之古越国远在夏朝之后,西周时期黄河流域亦有越国。《逸周书·世俘解》说:“吕他命伐越。”这个越国就是距当时的商王朝首都安阳不算很远地方的一个小方国。这个方国在商朝既有,也有可能是夏族遗孓。越人自称大禹后人,极有可能是夏亡以后南迁过去的。所以大禹治水之后“还归大越”的越地只能在黄河流域。
那么茅山在哪里呢?
《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自茅津济,封殽陌还。”茅津,原本为靠近茅山的渡口。茅津渡今在河南三门峡市与山西平陆县之间,从古到今就是连接晋豫两省的重要渡口。大禹治水后经茅津渡而返回京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今平陆县茅津渡以北之山称茅山,《水经注》曰:“河水东过陕县北,河北有茅城,故茅亭为茅戎邑,津亦取名焉。”明确说茅山距陕县不远,在黄河以北,可见现今平陆茅津渡以北的茅山就是大禹更名为会稽的茅山。关于《水经注》会稽在“防山”之说。《世本》说:“舜封丹朱于房。”《尚书》说:“舜涉方乃死。”房、方、防通假。今运城安邑以东的防山,是丹朱封地、商均葬所,也是舜陵所在。这里的防山与平陆的茅山山体相连,为一山之南北两侧,南边在平陆称茅山,北边在安邑称防山。可见现今平陆茅津渡以北的茅山就是大禹更名为会稽的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