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身世至今仍无定论,许多历史学家也因此对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提出了质疑。
事实上,早在两汉时期,根据《论语》、《墨子》、《周礼))等书,以司马谈父子、刘向父子、班固为代表的汉儒经师们,就已经推测并判断出儒起源于周代的“王宫”。他们认为,《六艺》是周代的典籍,是先哲“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而“儒者以《六艺》为法”,所以出于周代的司徒之官的儒家,当时便以“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为基本的职责。
在儒的起源问题上,胡适是贡献最大的一个研究者,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坚持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在列举大量材料、反复论证之后,他认为儒的起源时代为殷商。他在论述中称“儒”字的原意是柔、弱、懦、软等意思,“儒”者就是“殷代遗民”的意思,即殷民族里主持宗教的传教士,而拜祖先是此宗教的主题。殷民族被周人征服之后,这些人成了亡国之民的上层阶级。他们在困难的政治环境里,在痛苦的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谦恭、不抵抗、礼让等美德,“儒”的诨名也由此得来。因此,孔子并不是儒教的创始者,他只不过是殷亡五六百年以后中兴儒的领袖。
郭沫若并不赞同胡适的所有论点。自胡适1934年率先提出以上论点以来,郭沫若先后写了《驳(说儒>》、《论儒家的发生>等文章与之论战,但他在儒的起源问题上却与胡适没有什么分歧:“祝宗卜史之类的贵族们”走到末路,便是“儒”的起端了,而“君子儒”就是“儒的职业化”的标志。可是他又在7年后推翻自己的观点,认为儒是“春秋时代的产物”。
尽管历史学家对孔子的身世和儒家是否为孔子所创仍无统一的说法,但是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却是毋庸置疑的,他对我国古代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历史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