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的官服竟然还是自己掏腰包置办的(2)

  常与旗袍配起来穿的马褂,因它身袖较短,冬季可做成皮或棉的,套在长袍外面,便于骑马,故名“马褂”。马褂分纱、单、夹三种,短袖和长袖两类。清初,流行于八旗军旅。康熙雍正朝以后,民间开始盛行,迎宾接客,游行街市,都喜欢套上马褂,以显其文雅大方。较盛名的除“卧龙装”马褂外,还有“得胜褂”和“琵琶襟马褂”。据《清稗类钞》载:康熙年间,某相国北征,其母忧其文弱,给他缝制了一种长袖对襟马褂。他感母恩,常穿在身。后被康熙皇帝发现,褒其孝心,赐名“阿娘装”,后误传为“卧龙装”,或“窝楞装”。这种长袖马褂,颇得满族耆老的喜爱,满族作家文康的小说《儿女英雄传》里就有许多这类“卧龙装”马褂的精彩描写。

  坎肩是吸纳汉族优秀成分糅入自身民俗中来的。“巴图鲁”坎肩是京师八旗旗人最时尚的一种款式。“巴图鲁”,满语意为“勇士”。其样式是在“一字形”的前襟上装有排扣,两边腋下也有纽扣。这种巴图鲁坎肩穿着便利,外形洒脱、勇武。而且,当时八旗子弟常在它的两边的裤褴处,加上两只袖子,号为“鹰膀”,当八旗将士穿着这种带鹰膀的巴图鲁坎肩在马上争驰时,这飘飞的鹰膀好像把英武的骑士带到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