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经济很发达,民众生活美满。那么此时的人口状况如何呢? 那么接下来由小编来带大家探讨一下明朝各时期人口数量的情况。
明初人口开始恢复
明朝打败元朝并且一统全国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在民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明朝时的农业生产在元朝时长期进行远征而遭受破坏的背景下得到较大的恢复,加上洪武年间大规模向淮河以北和四川的无人之地、垦荒填充流民,灾民,使被战争压住的人口增长率开始了较大的发展。对当时各地人民的控制也有加强。明朝初期在普查人口、耕地的基础上,编制各种册籍,户口,又开展关律法与保甲法,把各地人民牢固地控制在土地上。
明中期人口到达较大峰值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当时人口共有六千五百万人,其中民户人口占六千一百七十五万人,军户占三百二十五万人。中部五省(京师、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人口总数为三千三百八十万,占全国52%。北部五省(北平、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人口有一千七百五十五万人,占全国27%。南部五省(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总人口有一千零四十万人,占全国16%。三大地区中,中部地区战乱较少,土地肥沃,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人口也就占据的较多。
明朝户口的峰值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但对于具体时间与人口数量,不同学者有不同说法。学者易中天认为,明末人口六千余万,赵文林、谢淑君两位学者则认天启六年(1626)年明朝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有1亿人左右;王育民教授认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一亿四千万左右。
但是从明思宗开始人口就开始大量下降了,主要原因就是各地天灾不断,瘟疫横行,各个地区均爆发了大大小小各类农民起义,而北部的女真八旗部队开始入关进攻明朝,对汉人进行有计划的屠杀,导致明末人口开始大幅度减少。
明朝的人口变化由明初的屯田养民政策开始慢慢恢复,明中期人口开始到达了顶峰,最后在明末人口由于天灾,战乱的原因导致人口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