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年龄未婚就进入剩男剩女之列?周代有“男子三十,女子二十”结婚一说,而且一位传说中的人物就是如此—大禹。
《吴越春秋》载:“禹三十未娶,行至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制度。”这位年届三十当时最忙碌的公务员,在走群众路线时来到了涂山参加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深刻认识到结婚的重要性,遂娶涂山氏结束童子身。大禹的确是剩男剩女励志的榜样,但从古代人均年龄较低来看,男人到三十结婚不太可能,一般而言,过了二十不婚便是剩男。
孔子认为“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而嫁,有造人之道”。
历朝历代亦有适婚年龄规定。越王勾践有令:“男子二十不娶,女子十七不嫁,要罪其父母。”晋武帝泰始九年(273年)令:“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北周武帝有诏:“自今以后,男年十五,女十三以上……所在军民以时嫁婚。”
大唐诗人李颀《古意》记载,“辽东小妇年十五”,李白的《长干行》有称,“十四为君妇”,后来玄宗有敕:“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听婚嫁。”大宋时代,司马光在《书仪》中称,“婚龄男十六以上,女十四以上”。元明清之后,大抵如司马光所言。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以上,女子十六岁以上未婚就成了“大龄青年”。
梅妻鹤子——剩女的某格高
在“无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中国传统社会,不认同这个主流价值观的剩男剩女需要勇气。
荷蓧丈人虽然有勇气阴阳怪气地调侃周游列国的孔子,但他却没有勇气成为剩男,孔子在他的家里见到了丈人的两个儿子。
中国第一个因为信仰(为了长生不老)成为剩男的,也许是东汉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佛学传入后,汉人世界第一个皈依佛门的剩男是北魏时期朱士行(法名八戒),他也是第一个西行取经的出家人,千百年后在吴承恩的笔下他从“朱八戒”成了蠢笨、慵懒的“猪八戒”。
第一个女尼是东晋彭城(今徐州)仲令议,她的父亲官至武威太守,她在洛阳听了来自罽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高僧智山讲佛后潜心为佛,并于公元357年受戒。五胡乱华时的后赵有女尼在都城邺修行,前燕时多至200女尼。
在儒家统治的世俗社会这些剩男剩女不入流,但北宋的林逋把这个世界的逼格提升了好几千米。
这位处士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为千古绝唱。南宋孤山修建皇家寺庙,独留下他的坟墓。
举案齐眉,好大一块牌坊
主流的儒家思想似乎不想放弃对剩男剩女的关心,于是在这个世界立了一个牌坊,挂了牌匾,上书“举案齐眉”四字。
故事男主角姓梁,叫梁鸿,字伯鸾;女主角姓孟,叫孟光,字德曜。梁鸿的父亲是城门校尉,封为修远伯,早亡,太学毕业后在上林苑养猪(不要认为现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养猪就了不起,梁生早就干过),不小心着火烧毁邻家的财物,因家贫不能赔偿只好给邻看门。世人闻其贤德愿与之婚姻而不得。
同县一位三十岁的老剩女,体肥而黑,力可举臼,非贤如梁鸿者不嫁。长得难看,眼光还很高,典型的自恋型人格。可没想到,两人真的结婚,梁鸿嫌孟女衣绮缟,傅粉墨,估计是觉得她长这么难看,越打扮越不舒服。于是猛女改变装束着布衣,隐于世,与鸿生举案齐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