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尼·狄德罗的简介(2)

狄德罗在《修女》这部作品中,用修女苏珊悲惨的生活遭遇揭露了修道院黑暗的一面。全书充满了血与泪的控诉,读过《修女》的读者,都会同情苏珊的悲惨遭遇。正如狄德罗评价修女时所说:“我不认为将来对修道院的揭露还能写出比这更可怕的讽刺。”在这部哲理小说中,狄德罗用生动的文字和情节,展现了修道院虚伪、残忍乃至疯狂的一面。狄德罗通过《修女》这部小说,旨在批判黑暗反动的宗教界。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内容是什么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对哲学界、文学界乃至美术界都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狄德罗的美学思想是他依据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提出的。狄德罗在研究美学思想时,他提出了“美在关系”说,即事物的所有性质都是美的根源。除此之外,狄德罗还将“美在关系”中的关系分为了三种,即实在的关系、虚构的关系、察知的关系。

狄德罗

狄德罗

根据三种关系分类,狄德罗又将美分为三种,即“与我有关系的美”、“在我身外的美”、“虚构的美”。狄德罗的美学思想之一“虚构的美”,即就是艺术家们所创造的美,比如莫奈的画作、毕加索的作品等,都是“虚构的美”。按照狄德罗提出的“美学关系”,他解释了什么是现实美,以及什么是艺术美。狄德罗认为,艺术美可以称为“模仿的美”,作品为了达到艺术美效果,狄德罗主张在创作作品时,需要效仿自然,切忌墨守成规,或者一味模仿古人的作品。

在狄德罗看来,大自然才是最好的素材,大自然中的美要高于艺术家们所创造的艺术美。狄德罗作为一名思想家,他认为艺术创作既应该注重艺术真实,而又不能违背自然真实。从狄德罗所倡导美学思想内容来看,狄德罗在艺术美上,主张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从某一方面来说,狄德罗更偏向于理想主义。在美学思想中,狄德罗还提出个体应该注重审美鉴赏力的培养。

狄德罗效应是什么意思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曾写有《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在这本书中,朱丽叶施罗尔提出了“狄德罗效应”,狄德罗效应又被称为“配套效应”。狄德罗效应指的是人们拥有一件全新物品之后,如果不断给这件新物品置办与它相适应的物品的话,那么心理上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狄德罗

狄德罗

事实上,狄德罗效应第一次被提出时,是在十八世纪。当时,法国有个著名的哲学家名叫德尼·狄德罗,他发现人们会有一种“越得越不足效应”。顾名思义,如果人们没有得到某件物品的话,那么此时的心理就会很平稳,如果一旦得到了想要的物品,那么心理就会产生一种永不满足的状态。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狄德罗效应,殷纣王刚成为君主,便过上了奢侈的生活。

刚开始时,商纣王使用的是象牙筷子,为了找到与象牙筷子相匹配的食器,商纣王令人打造了犀玉杯。等到有了美丽的犀玉杯和象牙筷之后,商纣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不再吃野菜,不再穿粗劣的衣服,甚至不在茅草屋下居住。等到商纣王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国家却灭亡了。等到世人发现狄德罗效应之后,便将它广泛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如果缺乏信心的话,便可用狄德罗效应暗示激励自己,只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那么就可以逐渐接近心中的目标。

狄德罗的思想有哪些

狄德罗思想分为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狄德罗在哲学思想上倡导形而上学辩证法和认识论、唯物辩证主义和契约论。从狄德罗思想来看,他对哲学思想有很全面的认知。从某一方面来说,狄德罗思想既能反映出形而上学,又能反映出辩证法。1749年,狄德罗发表了《论盲人书简》,在这一文章中,狄德罗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唯物主义思想的看法。

狄德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