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妨先考察一下明亡后的历史形势。
当时,在关内,明廷已亡,这个腐朽透顶的封建王朝不可能重振复兴;而大顺军入京后官兵的急剧腐化,也表明它虽然取得了胜利,却不可能巩固这个胜利。在关外,清廷已经掘起,它正生气勃勃,窥伺中原,意欲饮马江河。同时,关内的失势的地主阶级不甘心灭亡,正拼命反抗。他们与清廷虽有山关相隔,却同气相求,遥相呼应。因此,不管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当时取何种态度,关外清廷与关内失势的原统治阶级联合起来与大顺争雄的战争已迫在眉睫,势不可免。
吴三桂的冲冠一怒,看似偶然,却是官僚地主阶级为维护其阶级根本利益的必然结果。正是如此,他才得到了关内失势地主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称颂他是哭于秦庭的楚大夫申包婿式的“爱国”人物。吴三桂启关,使得清兵得以顺利入主,也使得闯王旗很快倒下去了。可以说,这个民族败类在这历史的转折关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却没有理由说因其“冲冠一怒”而改变了历史的总趋势,又何况一个陈圆圆呢?
依此而论,陈圆圆作为一介红妆,既没有映照千古的功勋,也难以承担历史性的重大责难。倘她地下有知,对后世怀有各种世界观的史家的褒贬,恐怕也会感到惭愧和冤屈的。然而,她的际遇,在今日却是史学家们探讨历史上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的一个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