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钓鱼台位于渭河南岸,秦岭北麓。发源于秦岭深处的涓涓细流一路蜿蜒北流,逐渐汇聚成了一条小河,名曰伐鱼河,又名磻溪河。磻溪河流出山口时形成了一个深潭,人称滋泉,这里距西周都城所在地岐山约45公里,传说是姜子牙当年垂钓的地方。
按照《封神演义》的说法,姜子牙32岁上昆仑山拜师学道,72岁负命下山,去朝歌城南35里处的宋家庄投奔早年的结义兄长宋异人宋员外,在那里他娶了68岁的老姑娘马氏。由于妻子的威逼,新婚不久的姜子牙做起了生意,先后编过笊篱、卖过面粉、经营过饭馆、贩过牛马猪羊,结果都是只亏本不挣钱;后来又去开馆算命,却是一炮走红,不久便被授官下大夫。但也正因为算命,烧出了玉石琵琶精的原形,从而得罪了妲己,导致了后来的逃亡。
逃出朝歌的姜子牙遭到了妻子的离弃,他感叹了一番:“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自可,最毒妇人心。”,然后告别结拜弟兄,一路风尘来到了磻溪。至此,姜子牙下昆仑山已经8年,这一年他80岁。
80高龄的姜子牙隐居在磻溪河边,每日置身在滋泉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垂钓。这块石头现在叫跪钓石。跪钓石上有两道深半拃长约一尺的凹痕,传说是姜子牙钓鱼时留下的膝印,名曰跪石骭印。这两道凹槽无疑是后人刻意做出来的,雕凿年代已不可考。使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姜子牙不蹲不坐而是跪着?
作为千古第一钓翁,姜子牙在中国钓鱼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但使他获此殊荣的并不是钓术有多么高超,而是他的不钓而钓。除了姜子牙,古人也罢,今人也罢,好像还没听说过有第二个人的钓鱼针不弯钩的。当樵夫武吉看到姜子牙的钓针直而不曲时,很是调笑了一番,并教给姜子牙一法:“将此针用火烧红,打成钩样,上用香饵;线上系浮子,鱼来吞食,浮子自动,便知鱼至。望上一提,钩钓鱼腮,方能得鲤,此是捕鱼之方。否则莫说叁年,就百年也无一鱼到手。”姜子牙对此的回答是:“老夫在此,名虽垂钓,我自意不在鱼。吾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阴翳而腾霄。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自信与豪迈呼之欲出。但姜子牙真的就那么有信心吗?真的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稳坐钓鱼台吗?真的只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吗?
在小说中,西伯侯姬昌因梦见飞熊而动了访贤的心思。在访贤的途中,他首先听到了一群渔人在唱歌,歌词内容包括夏朝末代国君桀的灭亡、商朝的建立和其后600年的政通人和、后来纣王的荒淫无道,以及尧帝访舜的故事,并说:“日逐洪涛歌浩浩,夜观星斗垂孤钓;孤钓不知天地宽,白头俯仰天地老。”一字一句无不牵动着西伯侯的心弦,认为既然能唱此歌,内中必有大贤,赶忙让手下去请,一问才知众渔人不过是鹦鹉学舌,他们是从35里外的一条小河边的一个老钓翁那里学来的。西伯侯一行继续往前走,接着遇见了一个唱歌而行的樵夫。樵夫的歌词对西伯侯来说比渔人的更具吸引力,因为它干脆告诉未来的周文王:不是没有贤士,贤士就在山野之间,只是世人不识罢了,并且用“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鱼未遇隐磻溪;世人不识高贤志,只作溪边老钓矶。”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这个樵夫不是别人,正是姜子牙新收的徒弟武吉。武吉告诉西伯侯,歌是他师父东海许州人氏,道号飞熊的姜尚姜子牙先生做的。在武吉的带领下,西伯侯一行来到了磻溪河谷,把贤人请到了岐山。
可以看出,隐居磻溪的姜子牙并不泰然自若,心情一点也不平静,他在不停的编歌宣传和炒做自己。这时的姜子牙怎么可能真的稳坐钓鱼台呢?此时的武吉其实已被收买,成了一个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