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是什么时候创立 揭秘东北讲武堂创建始末(2)

  学习内容分为学科和术科两大部分。学科有两项,一为六大教程(战术、兵器、地形、筑城、交通、军制),二为典范令(各兵科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通信教范、内务规则、陆军惩罚令等),以及马学、卫生学等。术科包括操场教练、野外演习、技术体操、劈刺、马术等。

  教官由国内各军官学校和留日回国军官担任。第四期学员共有335名,除招收现役军官外,同时招考青年学生约占三分之一,学习期限为一年,但青年学生毕业后须见习3个月方准补用。1923年10月本期学员毕业。

  1924年1月复招第五期学员324名,改术科担任官为科长。9月曾因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学员临时解散各回原职。翌年4月复又召集入校,于10月毕业。1926年6月改称东北陆军讲武堂,8月招收第六期学员,委任朱继先为教育长,增设各科主任教官,由各兵科教官兼任之。

  张学良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

  张学良原准备报考保定军官学校,后在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长张作相鼓动下,决定进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张学良回忆当时情景时说:“我去东三省讲武堂,是给我父亲激的。我跟我父亲一说,父亲大吃一惊,他说:‘什么?你要上讲武堂?你别给我丢人了,你去不了几天干不了,又出来了,那不是给我丢人吗?’我一被激,就说:‘人家能,他们干得了,我为什么就干不了?’我父亲说:‘好,你若能在讲武堂毕业的话,你出来我就给你个团长当当。’”就这样,张学良进入东三省讲武堂炮兵科学习,成为讲武堂炮兵第一期学员。

 张学良在讲武堂学习是非常刻苦的,自觉遵守校规,尊敬教官,团结同学,刻苦训练,从不搞特殊,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张学良晚年回忆当时情况时说:“我头一个月就考了个第一,第二月又考了个第一。当时学校里闹点学潮,忽然传闻考试有人作弊,就让我们调换位子。那时我们有两个教育班,差不多有一百多人。

    有一天老师出了四个题目,结果,除我之外,没有一个人答完全,就我一个人全答对了。我也从不作弊。本来,别人并不太注意我,可这样一来,同学和教官都注意我了,这郭松龄也看中我了,我就跟郭松龄变成了好朋友。
    当然,讲武堂考第一,并不是我有多大的能力,实在是讲武堂的学员那时候都是行伍的人,再加上我在讲武堂也是很努力的。”张学良学习训练确是很刻苦的。有一次野外战斗演习,学员要全副武装。背负着几十斤重的装备,进行跑、跳、跨越障碍,对19岁的“公子哥”张学良来说,实在不是一件易事。演习完进攻、防御、追击、退却等科目后,还要进行野外露营及“阵地彻夜”。时值隆冬,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别说是露营,就是操练,手、脚和脸上也像猫咬一般。张学良硬是咬牙坚持下来。待到天明,指挥部又命令跑步向省城“转移兵力”,落伍者甚多,张学良不但没有掉队,还帮助其他学员完成演习。

  当时上讲武堂学习的学员,都是选调的下级军官。张学良是用卫队旅营长的名义入学的。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还没毕业,就提前当上了卫队旅第二团团长。这里除了优越的出身和自己的努力外,主要是老帅部将们的提携,起主要作用的是张作相。张学良多次讲:“我知道,张作相存心要提拔我”,“我从军中起来,完全是张作相一手把我提拔起来的”。

  在北京黄寺设立讲武堂分校

  当时的讲武堂毕竟规模有限,每期只能招收400余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雄心勃勃的张作霖认为:要想雄霸天下,必须要有雄厚的兵力。为此,他在整军经武、大肆扩军的同时,深感军事人才匮乏。1926年3月,决定在北京黄寺成立讲武堂分校,招考青年学生千余名,定名为东北陆军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候补军官入伍生队,学期六个月,成绩优良者进入讲武堂北京分校继续深造。8月,在北京、沈阳两地招生,经过考试录取1000名学员。1927年3月末,入伍生队学员经过考核全部通过,正式进入讲武堂北京分校学习,称为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