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的另一位导演尼尔·韦特泽尔解释说,在舞台上,他们通过新闻调查的方式,采访了“那些曾经读过这本书,以及在阁楼和书架中藏着这本书的人”。“我们并没有全部启用专业演员,而是寻找那些读过这本书的普通人。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专家’的亲身经历,探究希特勒的种族主义宣言。”
65岁的德国法官和历史学家西比拉就是其中之一,她在舞台上讲述自己与这本书之间不同寻常的故事。14岁那年,西拉比偶然发现一本旧版的《我的奋斗》,于是决定自己复制一本,送给父母做圣诞礼物,她到现在还记得父母收到礼物后脸上震惊的表情。
从纳粹“圣经”到卫生纸
如果说希特勒是失败的阴谋家,那么不得不承认,他是成功的作家。在纳粹的鼓吹与宣传下,《我的奋斗》成为第三帝国的畅销书,没有之一。从1925年到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该书印刷超过1200万册。
最初,《我的奋斗》只是一套昂贵的书籍。首批1万套的售价高达12德国马克/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买一套书的钱可以买到32公斤面包,在今天,这笔钱相当于300欧元(约合人民币2054元)。
随着希特勒出任总理,成为第三帝国的独裁者,《我的奋斗》发行量更是一路激增,出版商不断发行新版本和特别版本。到了1936年,每对德国夫妇结婚时都会收到一本“领袖的著作”,作为国家赠礼。同年,该书被列为教材,成为学生的必读物。希特勒的信徒们更是将这本书奉为“圣经”,在德国高官的家里,金箔版《我的奋斗》被摆放在显要位置。根据1945年的调查,约有1/5的德国人曾从头到尾读过它。
靠着这本书,希特勒名正言顺地成为千万富翁。在出版时,希特勒就和出版商谈妥,每售出一本书,他将获得售价10%的版税。也是因为这笔可观的收入,在二战接近尾声时,希特勒的账户中依旧有1500万德国马克的存款。
然而,二战结束后,随着希特勒的死亡和纳粹势力的轰然坍塌,许多人将这本书烧毁或丢弃。有传闻称,在物资普遍缺乏的年代,该书经常被用作卫生纸。拥有该自传版权的巴伐利亚州政府一直反对这本书在德国再版。
但《我的奋斗》并未因此绝版,而是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这部舞台剧中,主角之一是患有视觉障碍的土耳其说唱歌手沃尔坎,剧中的他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我的奋斗》——从印度班加罗尔的书摊到国际南极中心的图书馆。沃尔坎发现这本书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巴伐利亚州的图书馆,还是伊斯坦布尔的跳蚤市场,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我的奋斗》几乎拥有世界范围内所有语言的译本。”豪格表示,自己排演的这部舞台剧可以在任何地方上演,因为到处都找得到这本书。
正如“德国之声”网站的报道所说,有关《我的奋斗》一书的禁令只限于德国境内,在互联网上一直存在着可以下载的电子版本;在印度,工商管理学教授将这本书作为现代管理的典范,推荐给商学院学生阅读;在日本,该书被制作成了漫画;在美国,出版商兰登书屋曾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这本自传的出版权;在以色列,希伯来语的版本正在被研究。
是学术著作还是“潘多拉的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