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有着怎样的一生(2)

到1870年,李鸿章被清廷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是当时最大的官员,也是最为重要的官员。直隶总督是保证北京安全的,所以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而北洋大臣就是和洋人打交道,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最重要的两个职务。

而李鸿章是没有当过宰相的,很多人称他为李中堂,是因为李鸿章有协办大学士的称号,有这个称号的人当时就被人尊称为中堂。李鸿章一直在升官,晚年虽然因为某些原因罢官,但后来还是被启用,直到病死。

还原一个真实的李鸿章

曾经接触过李鸿章的人物笔记,文中李鸿章是一个很重视生活品质和精神兴趣的人,喜欢尝试西方先进科技和外来事物。因为他是清政府对外交流的第一人,且又手握大权,很多外来科技在进入中国之后一般都是他先使用,进行评判一番后推广给友人亲朋。

李鸿章画像

李鸿章画像

李鸿章对于中国古典文学造诣深厚,同时也是一名书画古董的收藏家,对金石器物颇有研究。他在近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修养值得学习,接触西式文化的同时也加强自身传统文学的学习,并未如同后来的国人一样迷失学习方向。

李经述(李鸿章幼子)曾说李鸿章遇人不淑,意指李鸿章对于袁世凯极为看重,认同袁世凯编练新军。李鸿章看透了袁世凯的为人,却并未看透袁世凯的野心。袁世凯在民国后对李鸿章后人极为优容,却也依然叛清自立。

李鸿章晚年对维新派和革命党极为优容,曾经庇护维新人士外逃,也曾经接见过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然而对富国强兵付出了半生的老人并不能接受革命党人的空谈。李鸿章注重强国在于实际行动,不以理想主义而改变信仰。

在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章的政治低潮是自己洋务改革理想的破灭所致,随后李鸿章在晚年期间以自我放逐的方式抵触朝廷的任命,不断远离清政府的政治斗争,转而向两广地带繁荣地方,通过沿海地区试图继续洋务运动未尽之事。因他不在朝中,清政府频频失误,最终丧权辱国,《辛丑条约》这项罪名却又加诸在他身上。

李鸿章原籍在哪

李鸿章是清朝晚期重臣,出生在1823年,1901年去世,原名是李章桐,字渐甫,号少荃,去世后清政府谥文忠。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东乡磨店人,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人。

李鸿章府邸照

李鸿章府邸照

李鸿章晚年因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人唾弃,李鸿章也因此病倒,最终不治身亡。李鸿章故居就在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是合肥现存最大的名人故居,在这里能全面了解李鸿章的一生,如果对李鸿章比较感兴趣,不妨到这里来看一看。

李鸿章的父亲在京城做官,所以他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他很早就进入私塾学习,因此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而他的聪明好学也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功底。

早年的李鸿章主要是求学和拜访名人,以此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后来李鸿章中举后投到曾国藩门下,深得他的器重,曾国藩有益栽培李鸿章,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会让他参与其中,使李鸿章在很早的时候就得到了锻炼。

后来由于安徽巡抚坏事,安徽省通省混乱,李鸿章回乡利用自己的关系,组建了自己的淮军,这支军队以李鸿章为统帅,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李鸿章晚年时期主要进行实业,参与到洋务运动中去,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工业,其中很多都是首创,比如轮船招商局、第一支舰队、第一个电报局、外派第一支留学生队伍等等。

晚清外交第一人李鸿章的谈判

李鸿章作为中国晚清时期外交第一人,多次代表清政府和其他国家进行谈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与日本的谈判,当时甲午中日战争刚刚结束,中国作为战败国的身份前往日本谈判商议《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