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和张士诚的关系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虽是杜诗的名句,但是在这短短十字间概括了多少文人墨士的一生,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尽管写出了一些永垂不朽的著作,但是在当时那个封建社会中郁郁不得志的现象时有发生,罗贯中也不例外。
罗贯中雕像
罗贯中和张士诚还有一段渊源:我国著名的明清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曾经在张士诚的军队中作为张士诚的幕僚,但是却没有被其重用,随后闭关写起了小说,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也许是因为罗贯中和张士诚的这段军旅生涯,使得罗贯中对农民起义、军队、政治斗争十分了解也十分感兴趣,《水浒传》的后半部分传闻也是罗贯中写的,罗贯中一贯的思想就是维护封建正统,反对农民起义。所以《水浒传》的后半段,众英雄好汉被招安也是罗贯中的期望所在。
张士诚是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而且张士诚确实有过反抗元朝政府的行为,但是张士诚不是传统英雄那般具有正面形象。他出生于一个盐贩之家,从小就养成了见利忘义、朝秦暮楚的狡诈性格。在元顺帝至正十一年间,全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张士诚混水摸鱼趁机起事,成为了农民起义的领军人物,实则是想各据一方、满足其私欲。
罗贯中和张士诚的关系也在罗贯中的作品中有体现,诸葛亮最后悲哀的结局,这暗示罗贯中对张士诚幕僚关系的结束,在《水浒传》中众英雄的悲惨结局也暗示这张士诚最后的尸骨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