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之战主将是哪位(2)

而魏国,在明帝驾崩后,经过一系列的变故,最终大权落在司马氏父子手中。他们大力发展,招揽人才继续曹操的办法。这使得魏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也很强大。此外,在对外的战局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公元262年,司马昭分析当下局势,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准备,发动战争。

战争结果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弱肉强食,是生存法则,为国者,治理好国家才是根本。魏灭蜀之战,不只是蜀国的堕落,也不只是吴国的萎缩,也不只是魏国的强大,而是魏国掌权者,认真分析局势,时机已到,以前的作为派上用场,最终魏国赢了,留得千古芳名,成为后人相互传颂的一段佳话。

魏灭蜀之战城池兵力部署分析

公元二八百六十三年八月,魏军的十八万军队分成三路:西路三万多人由邓艾率领,中路三万多人由诸葛绪率领,东路为主力有十万多人由钟会率领。邓艾率领西路军直接进攻蜀国的姜维,诸葛绪率领中路军断其后路。而钟会率领的主力军又分为三路向汉中进攻。这样的兵力部署是否可以促成魏灭蜀之战的胜利呢?

魏蜀分布图

魏灭蜀之战城池兵力部署图

魏灭蜀之战开始打响时,刘禅得到消息后立刻派廖化去增援姜维,又命董厥、张翼去防守阳平关。然而待魏军正式进攻蜀国时,刘禅却让蜀军从汉中撤离,使得钟会率军直攻阳平关,而后乐城和汉城也直接被攻破。此时魏灭蜀之战达到了高潮,继而钟会率军顺势直逼剑阁。与此同时邓艾率领西路军从东西北三面同时攻打姜维,姜维知道魏军已进入汉中便直接退兵去援助剑阁,因诸葛绪断其后路便使计骗过诸葛绪,一路撤退并与蜀国援军会和,增援剑阁。

姜维利用剑阁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进行防守,并且受到吴国的增援。魏灭蜀之战陷入僵局,在此情况下钟会只得用他的文采劝姜维投降,然而这对姜维来说并没有什么用,钟会只能强攻却屡战屡败,粮草不足使得魏军军心涣散。这时,邓艾献出一条妙计——偷袭涪城使姜维两面夹击,正是这一妙计促使魏灭蜀之战的胜利,邓艾率军一路历经各种艰难险阻直逼江油,江油守将面临魏军的偷袭不知所措,遂投降。蜀军得到消息后没有实施正确的战略使得涪城失利,退兵绵竹。蜀军退兵绵竹后邓艾劝降却被斩来使,魏军直接派兵攻打最终攻破绵竹进军成都。魏灭蜀之战城池兵力部署不是很巧妙,只不过刘禅太昏庸才导致蜀国大败。

对魏灭蜀之战的评价

三国后期的一场战争,魏灭蜀之战,是一场奇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魏灭蜀之战评价是怎么样的。战争的成败在于将领的有勇有谋,在于战争的战术,作战的地域和作战的将士。这场战争是强者和弱者之间的战争,魏国在各方面都优于蜀国的前提下,胜利指日可待。

三国战争图

三国战争图

蜀国拥有易守难攻之地,阴平到涪城,高山险峻,人烟渺渺,道路险阻可谓上一块宝地,但蜀国没有在此地设防备,从而给魏国有机可乘,魏国将领邓艾率领军队从阴平起,跨越三百公里无人之地,一路开山建路,克服种种困难,通过阴平。蜀军没有想到会有人通过这么艰难之地,从而惊慌失色,直接投降于魏,魏国以此从背后袭击了蜀国,给蜀国重重一击。

一场战争中,作战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在这场历史战争中魏军先是南下,兵分三路绕的蜀军背后,袭击蜀国的涪城,让拥有易守难攻的蜀军毫无用武之地。在次计划的攻占之下,蜀汉只能是投降灭亡。将领的智谋领导着整只队伍的核心,在核心的领导下,队伍才会有方向,才不会乱军心,从而在战争中有方向的攻击敌方,有计划的对敌方的不足之处进行袭击,胜战必不可失。

蜀国受到重击之后,派诸葛瞻抵御魏军,但几次攻击之下,魏军占领绵竹之地,进军成都。而当时的成都没有多少兵力,蜀人听闻魏军已进入都城之中,都不知所措。最后刘禅还是投降,并命令其他臣子皆投降于魏,至此这场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