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尺牍高清

王羲之尺牍高清

在东晋因为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的盛行开始一直到清代中叶,帖学一直在书法史上占着领导地位。碑文虽然可以强其骨,但是不能养其气。灵动的气息和笔锋墨色的变化笔意的情趣以及微妙的技巧在各个名家的墨迹中都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碑文一般都是以小篆、隶书和楷书为主,这样看起来比较的庄重,而帖则是以行书草书为主,用来写意。

王羲之塑像

王羲之塑像

帖学有包括尺牍、稿书、手卷和诗笺等形制。尺牍是古人书写的工具,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在看我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

现流传下来的《十七帖》、《兰亭序》等作品来看,几乎都是一些尺牍、手札等,虽说是艺术上的佳品,可遗憾的是王羲之的作品的真迹至今没有一字流传,虽说都是唐人古人摹本,但是都是弥足珍贵。《孔侍中帖》就是对晋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这个帖的字笔画丰腴雍容。

世人评价说“中和之美,多力丰筋”都在《孔侍中帖》中一一展现了。此帖被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丧乱帖》也是唐朝人摹王羲之的尺牍的,是行草书。丧乱帖的笔法比较精妙,字的形势如斜而反正,笔意形断而意连。是王羲之创造的最新的体式的典型作品。书写的时候先行书后草书,可以得知王羲之的感情从开始的压抑变至激越。有人评价说《丧乱帖》是一篇优秀的杂文,字势雄健,却又兼备惨淡之美。此帖被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内。

关于王羲之爱鹅的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祖籍是山东琅琊,后迁到会稽山阴。王羲之生在书法大家之中,所以自幼就能书,不久就能以书法名声传于天下。王羲之出名了,自然会有很多人慕名求的王羲之的真迹。不过时间长了,王羲之也不愿意,所以他的真迹难求。

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有个喜好,那就是他很是喜欢鹅。作为一个文人雅客,爱鹅是王羲之情趣生活的一种体现,不过他又能从鹅那曼妙的体态曲线,还有它们优雅的行走和游泳姿态中,体悟到书法运笔的奇妙。而会稽山阴有一个老太太家中就有一只好鹅,想将它卖掉奈何无人问津。当王羲之得知后,携众友前去观看。老太太听说了,就将这只鹅烹杀了来招待他们,这让王羲之叹息了老半天。

同是山阴城的一个老道士,想要王羲之为他手抄一本《黄庭经》。得知王羲之爱鹅后,他就在道观里精心饲养了一笼良种的好鹅。每次闻知王羲之游山之际,就将观中的好鹅放养在山中。终于有一天,这些鹅被游山的王羲之偶遇,他很是喜欢。于是王羲之寻到老道人,想要买这些鹅。老道人就顺势提出,只要他手抄一份《黄庭经》,就赠送所有的鹅。王羲之欣然答应,一份《黄庭经》不久便完成了。

王羲之带着一群他喜爱的鹅回家了,老道人也是欣喜地抚摸着手中的经书。这段事迹也成了后人乐道的佳话,王羲之手抄的那份《黄庭经》也被唤作《换鹅帖》。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鉴赏

王羲之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兰亭一聚中,写下了亘古的“神书”《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的写成就连作者王羲之本人都是极为喜爱,后来已经可以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了。到了唐太宗李世民那里,《兰亭集序》更是被视为至宝,到了宋朝被称为是“天下第一行书”。这么一部绝世的佳作,其真迹自然是被世人所关心的。

后人临摹的《兰亭集序》

后人临摹的《兰亭集序》

根据唐朝史家刘悚刘悚所写的《隋唐嘉话》中记载,《兰亭集序》真迹经历这么一段传奇的历程。在王羲之去世后的将近二百年间的时光里,《兰亭集序》真迹都是被王家人是为传家至宝世代相传的。到了公元548年,南方的梁朝政权在经历了五十余年后,因为侯景之乱而被四分五裂,《兰亭集序》第一次流失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