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可谓是很好的谋士,在政治上才能更加杰出,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更是对诸葛亮评价为“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广受历代兵家的认可。
这则歇后语主要是源自于《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成算无遗策
知晓天地事理,能够运筹帷幄,智慧超群的人。所以,这则歇后语实际上也是大家对诸葛亮的赞美。
诸葛亮火攻的战役介绍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可以算的上是最优秀的人才,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还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诸葛亮能够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能为天下大计,一夜白头,可以说,诸葛亮在军事上是尽心尽力,出谋划策。
诸葛亮像
当然,诸葛亮是出名的“神算子”,他在军事上完全可以运筹帷幄,游刃有余,他也善于用最有效的方法对付敌人,比如说——火攻。诸葛亮是最擅长用火攻的,也是用火攻最多的。从诸葛亮出山起,他向刘备贡献的第一个计谋便是火攻和火烧新野。
首先是火烧博望,这是诸葛亮出山为刘备立下的第一桩战功,诸葛亮巧妙的运用了兵不厌诈的计谋,使赵云诈败,骗取夏侯淳进到博望,之,便用一把火将博望烧的透透的。然后是新野,这是在和曹操对战的时候,诸葛亮再次利用火攻,趁着火势将曹操内部打散,这样一来,便能够杀他个措手不及,最后,曹操打败。在之后,便是火烧赤壁,基本上这是所有人都熟悉的,然后,还有的是火上藤甲军,也就是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时候,故意的任由孟获使用藤甲军来抵抗,等到最后,诸葛亮便将孟获引到山谷中,来个火烧藤甲军,最后,使得孟获心服口服。
有人就说,诸葛亮这种火攻的方法有时候太过惨烈,就连诸葛亮自己都会这样觉得,但是,对付敌人的办法就是越迅速越好,火攻就完全的满足这个条件。
诸葛亮木牛流马的故事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一项很著名的发明,包括到现在为止,都是会让人提起就会竖起大拇指的设计。木牛流马是诸葛亮研究创造的,在当时三国时期,蜀汉的宰相诸葛亮为了打仗运输粮草方便而创造的运输工具。
现代专家复原的木牛图
所以,在《三国演义》的章节中,便有这样的一段话: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木牛流马主要分为木牛和流马两部分。主要就是指用木头支撑的牛马形状的物体,可以行走,又能运输器具。并且,能够跋山涉水,也能在峻峭陡壁间行走。
有人专门研究过木牛流马的制作原理。有人说,木牛主要是外形是牛的形状,内部采用了飞轮的结构,相当于现在的小车,有齿轮、曲柄连杆机构,所以,当人在推动小车即木牛的时候,就像现在的小车,便带动齿轮旋转。当然,这是现代的更进一步的了解与研究。据古书记载,木牛其实就是一个人力的独轮车,在车前车后装有四根木柱子,这样,在遇到上山、下山的陡峭山路的时候,可以起到刹车的作用。流马和木牛的区别之处就在于,流马也是人力车,但流马是采用的四个轮子,这样行进的公里数可以更多。
这样设计的车子有什么好处呢?因为是“人行六尺,牛行四步”,也就是人可以走短的距离,然而车却走了很远,这样,使用这个小车来装载粮食的话,比较稳定,而且适用于山路。
解析诸葛亮多少岁出山的
看过《三国演义》,或者说了解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下山的,在此之前,诸葛亮都是“躬耕于南阳”,过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那么诸葛亮是在什么时候出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