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和亲后与匈奴的人民相处地非常和谐,为汉朝和匈奴的和平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千百年来的传说中,都是说王昭君和亲是主动请缨。王昭君进宫几年来一次都没有见过皇帝,为了避免让自己的未来埋葬在冷宫中,也为了百姓免受战乱的苦恼,王昭君毅然决定远嫁。但是在汉书中并没有说昭君和亲是主动为之,只是说皇帝将昭君赐给了单于。有人从赐这个字中得出昭君和亲是被迫的结论。其实这个赐字是汉皇帝对匈奴单于说的。匈奴单于三次入京求娶汉家公主以示归顺汉朝之心。在后汉书中,却又说昭君自请,这样一来关于昭君主动或是被动的问题被分为了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
昭君画像是怎样的
王昭君因其貌美艳动人,是为当时四大美女之一,虽然昭君家中贫寒,但是家里人都很疼爱她,她读书识字如大家闺秀般,王昭君的美名便得到众人的流传。逢汉元帝下令广纳美女,于是王昭君被当地县令等人报上名,无奈无权势只能含泪告别家人进宫。
王昭君画像
因为后宫女人太多,皇帝看不过来,于是皇帝便让宫廷画工将这些美人的容貌画下来,他再根据这画像一一挑选。于是便产生了众人贿赂后宫画工,只为能入圣眼,从此共享荣华富贵。
昭君本是贫寒家庭之女,没有什么可以送给画师,且生性耿直的昭君不耻这样的行为,认为这是期满圣上的行为,便没有同流合污。当时为她们作画的是毛延寿,得知昭君如此,便十分记恨她,将她的画像画的没有生机,和她本人相差少了那般灵气。
虽然当时的画师收了贿赂,将那些美人画的美一点,不一定能使皇帝都宠幸她们,但是只要画师将她们画丑一分,皇帝一定不会召见她们。于是王昭君的画像看上去姿色远不比本人,毛延寿至此还不解气,为了永断昭君面见圣上的机会,还在它的眼底下画了一颗“丧夫痣”。
在那个封建年代,这样的“丧夫痣”是为不吉利之物,皇帝宁愿放弃这样的美人也不愿与之扯上关系,且不说是个姿色平庸的女子。于是昭君在后宫中被冷落数年,至出塞,皇帝得以见昭君真实美貌,汉元帝当时后悔不已,只能忍痛将其送走,后怒杀毛延寿。
昭君辞是谁的作品
《昭君辞》是南朝文学家沈约的作品,这个关于昭君出塞的五言诗不论是从诗体剪裁上还是字句提炼上都别出心裁,对昭君出塞的环境还有心理进行深刻的描绘,甚是精彩。
《昭君辞》的作者沈约知道关于昭君出塞的事迹已经成为文人写实题材的经典,于是他便不从表达昭君出塞的内容情感出发,而是在这件事情的叙述上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描写,在诗体刻画上也另辟新径,很是特别。
王昭君图片
作者从昭君离开京城前往塞外的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出发,集中在她出塞前后之事,并不涉及昭君出塞之后的生活及她最后的结局,也没有咏叹昭君的所作所为和贡献。这样单一的事件描绘显得更加集中,使诗文更加精致。
引部分原诗:
绝色常遭妖女妒,贤才每被奸人误。栖身异域本寻常,多少英雄悲失路!铁马戎装出塞去,愁身似风中絮。既然此地不留人,他乡自有留人处!朔漠茫茫走石沙,随身唯有一琵琶。此去诚知难复返,天涯何处不为家!黄雾涨天雪晦冥,黑云拂地风膻腥。高原万里草皆白,大漠千年冢独青。
这部分诗文是讲的诗人是对昭君出塞的状态,身着戎装,昭君柔美中带有英气,虽在宫中不被宠幸,远嫁塞外总比老死宫中来的好,一句“天涯何处不为家”倒也表现出作者的豁达之情,和对朝廷的失望之感,也表现出昭君从此远离故土,既然不能在故乡了,那么在哪里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