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疾病 子路请祷浅析(2)

通过这种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一切学问是非常的谨慎的,对于自己存在疑问的事情一定要亲身的验证一下,可以说其治学相当的严谨,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要想使事物永远保持不覆,那么就需要积极的修行自己的德行,做到自己主动的走向相反的方向才可以,做到“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

子路从而后原文及译文

子路作为孔子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子路也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人,虽然自己也知道自己身处的时代是一个大道不行的时代,但是仍然积极的去做一些努力,去积极的改变这种状况,即使是不能够奏效,但是也可以使得自己的心获得安稳,使得自己不违背君子之道,所以对于隐士,子路是不赞同的。

子路从而后

子路从而后

《论语》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子路的小故事,子路跟随着孔子出行,但是自己落在了后面,找不到孔子了,看到一个老人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路过,子路于是问老人,你看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人回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算什么老师?说完之后,老人就去除草了,于是子路拱手站立在一边等候,老人留子路在家里住,杀了鸡,做好小米饭给子路吃,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追上自己的老师,并且说了自己遇到的事情,孔子说,这是一个隐士啊,叫子路再回去看看,子路回到老者家里的时候老人已经出门去了。子路于是让家人转告老人说,不出来从政,不积极的做一些努力是不对的,长幼的顺序不能废止,君臣之道也不可以废止,不能只是为了自身的清白就不去为官,面对这个混乱的世道,大道不行的道理我是知道的,但是也不应该破坏了君臣之道。

从这则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所提倡的积极的入世态度,即使是明知大道不行,也一定要积极的努力,正是因为世道混乱,才需要有人去改变,这是儒家的思想,也是子路的想法,也正是鉴于这样的想法,子路才积极的去做官,直至在这个混乱的世道中丢失了自己的生命。

子路的生平简介

说起子路,指的即是仲由。当后人谈起子路简介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他和孔子联系在一起,因为他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子路的画像

子路的画像

在孔子的门徒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孔门十哲”和“孔门七十二贤”,子路分别都位列其中。由于他在儒教中的地位十分尊崇,因此后人将他放入孔庙,和孔子一起了配享后代儒士对他的祭奠。

子路,名仲由,子路是他的子,又字季路。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他从事过各种农业劳动,以此来勉强度日。但是他膂力过人,好勇斗狠,看不起那些柔弱的读书人。因此包括孔子在内的儒士,经常被他欺负。

众所周知,孔子是为人师表的楷模,为了驯化子路,孔子设计了一些礼仪和仪式,慢慢引导他,最终让子路对他钦佩有加。在孔子弟子的引荐下,子路穿上儒服,头戴冠帽,正式拜孔子为师。

子路和孔子的其他弟子相比,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优点,那就是他性子耿直。在孔子的弟子中,他是唯一一个敢于指出孔子缺点的弟子。但是对于自身的缺点,他也敢于承认,勇于改正,所以孔子十分看重他。

正是由于他的勇武过人,所以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总是将他带在身边。实际上子路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孔子的护卫。对于这点,孔子自己也承认,在没有子路之前,别人对于他的游说,总是恶言相向。但是自从子路来到他的身边,这样的事情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在子路简介中,一般都会提到他的耿直、勇武,但是除此之外,子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聪明。这一点其实也不奇怪,孔子门生数以千计,出色的虽然也不少,但特别出色的,也就那么几个,子路就是其中之一。据说他判案,只要听到一面之词,就能判断谁是谁非。而不需要像其他人那样听两面之词。而他判定的案子,都十分受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