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早期的诗歌涉猎很广,赠答,山水,感叹身世和坎坷经历等等,他到塞外之前的山水诗风格和谢兆、何逊很是相似,但是岑参的山水诗想象更为大胆和奇特,想象力很是丰富,如《暮秋山行》中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又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中的“长风吹长茅,野火烧枯桑”等等,都是意境造奇的诗句。
天宝八年,岑参初次入塞,天宝十三年,二次入塞。六七年的边塞生活让岑参零距离地感受到边塞的广袤雄奇风光,如火山云,狂风和瀚海。更是真实感受到了边关战士的军旅乡愁。岑参将这些感情全都融入到自己的边塞作品中,如描写边塞奇特景象的《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在这段时期完成大量杰出的边塞诗,这些边塞诗境界开阔非凡,极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如广为称赞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晚年赶上安史之乱爆发,所以其晚年的诗歌大多感怀战争的伤乱,渐渐趋向消沉。
岑参的春梦写了什么东西
《春梦》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通过写梦境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诗歌原文有两个版本,分别是:(一)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二)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梦-岑参
译文:昨夜春风忽然吹进了幽深的寝室,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的心上人还隔着一江茫茫湘江水。辗转之际我在枕头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梦中我似乎已经走完了到江南去的千万里路程。
这是首手法独特想象大胆的诗歌,春风吹进洞房,梦中行走千万里和心上人相聚。所以作者首先便用“洞房”、“春风”营造出温馨而又略带暧昧的氛围,为下文思念佳人埋下伏笔。诗中把美人和湘江水联系起来,让读者会不自觉地想起湘水女神的形象,继而湘水岸边的旖旎风光也油然而生,为全诗染上一股唯美的意蕴。从而增加诗人思念的深度。既然现实中见不到,只能梦中相会了,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中的入梦,然后一瞬间穿越千万里,最终能见到佳人,以解自己的思念之苦。诗人借入梦时间短,时空转变快从侧面来突出自己思念之深,盼望相聚的急切。
岑参大胆的想象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急切的思念之情。一改之前边塞诗的恢弘大气,瑰丽雄奇。这首诗言语温馨,感情真挚,另人动容。
岑参写雪的诗有哪些
岑参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代表之一,与高适并称为“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作品中写塞外大雪的诗歌。
雪景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岑参第二次前往塞外上任,武判官就是岑参官职的前任,这首诗就是为武判官送行之时所作。从诗的首句“被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就能看出当时塞外已经大雪纷飞。塞外的风更像是一把刀,都把草给吹折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此诗的千古佳句,一夜之间世界就变得银装素裹,在岑参的眼里寒冷的冰雪世界新奇壮美,让他想到江南的灿烂春色。岑参用他那新奇独特的想象把塞外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写得充满诗意又及其具有艺术感染力。“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大雪下整个塞外的情景,与下面送别武判官的欢快分为形成对比,使得全诗的感情更加丰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是诗中隐藏的时间线索,大雪纷纷扬扬,红旗已被冻直了,表明雪下得时间之长。
“去时雪满天山路”是作者送别武判官时的现时现景,天山满满的全是积雪,起伏的天山在白雪的覆盖下也显得更加壮丽,而作者对武判官的离别之情也是呼之欲出,在最后一句“雪上空留马行处”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武判官的真挚感情,武判官已经远去,作者依然盯着大雪地里留下的行行马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