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的意义有哪些
通过一场战争,可以看出作战者的雄才伟略,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失败者的不足之处。在城濮之战中展现了晋文公卓越的胆识和高明的谋略,又反映出了楚国君主的昏庸无能。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的初期,晋军的兵力是处于劣势的地位的,对手的兵力非常强劲,而且又要渡过黄河在外线进行交战,这都是不利的因素。但是晋文公能够善于观察局势,虚心接受臣子的建议,正确地选择了以邻国曹、卫两国为战胜楚国的突破口,先战胜弱小的敌人,成为作战的基础阵地。随后又听取大臣的意见以高明的谋略将楚国的盟军齐、秦进行拉拢,使得他们与自己结成统一的战线,争取到了战争的主动权。在进行城濮决战的时候,选择后发制人的作战策略,主动“退避三舍”,不仅没有失去应有的礼数,还因此避开了楚军的锋芒,争取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主动权,引诱敌方深入,伺机而动。同时又与各个盟国会合,集中起大量的兵力。针对敌人的弱点进行进攻,先攻打敌人的薄弱的方面,再集中精力打击强劲的方面,从而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成就了晋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反观楚军,原先是中原地区非常有威望的诸侯国,但由于君臣的不和睦,将军的傲慢,士兵的士气低落,主将的狂妄自大轻视敌方,既不知道争取与其他国家进行联盟,又不能随即运用好的对策。再加上作战部署上面的失策,对敌方军情的错误判断,战场上指挥不当,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将自己的霸主地位拱手让人,非常令人可惜。
城濮之战时间是什么时候
城濮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32年,春秋时期,由于晋文公与楚成王为争夺中原霸权而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城濮之战
晋文公于二十年初率领军队攻占楚国的附属国曹国和卫国想要借此让楚军撤离宋国,结果楚国并没有上晋国的当,依旧攻占宋国。面对这种情况,晋国又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宋国去贿赂楚国的同盟国齐和秦,让这两个国家劝说楚国撤出宋国。但是楚国并没有听取齐、秦的建议,反对撤离宋国。这样一来,齐、秦对楚国傲慢的态度感到非常不满,与楚国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深。齐、秦放弃与楚国进行结盟,转而选择与晋国结盟。晋国得到了齐、秦、宋三国的鼎力相助,楚国也逐渐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于是,楚成王带领军队率先撤离宋国,以避免秦国在后面进行夹击。楚国的将领子玉对此感到不服气,并不听从楚成王的劝告,竟然狂妄地认为自己能跟晋军进行一番较量。在子玉极力劝说楚成王的情况下,楚成王才勉强派出一部分兵力去支援子玉。子玉得到兵力以后,便对晋国提出要求,让晋国重新为曹、卫复国,晋国一面在暗中许诺帮曹、卫复国,又让他们与楚国绝交,一面又把楚国的使者给扣押,这使得子玉非常愤怒。子玉果断出兵,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于是退避三舍到了城濮。在城濮展开的战争中,晋军先击溃较弱的楚右军,又诱惑楚左军进行攻击,把左军击溃。最后,子玉认为大局已定宣布撤兵,又觉得自己无脸再回楚国便在半路上自杀了。
城濮之战象棋的故事
城濮之战,这场影响春秋时期的大战最终以晋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不可一世的楚军几乎全军覆没,失去了称霸中原的机会。而反观晋国,除了拖住楚军主力的下将之外其他的兵力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场胜战。
城濮之战
这场耗时将近四个月的大战,晋国君臣团结,臣子为君主出谋划策,军队上下一心,在政治、军事、外交三方面合力出击,步步为营,来回布局,设计缜密,一步步让敌军陷入自己的圈套之中,战争就像跟下棋一样,谁能算的越准算,手段越高,谁赢的机率就越大,楚成王空有强大的势力,但不会进行计算,就算再给他们增强兵力也只能落败而逃,哪能比得上足智多谋的晋文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