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之际为何多次发生现任皇帝生前退位事件?

  在中国古代,确有一些皇帝生前退位,选择“内禅”,即把皇位传给家族成员。古代的内禅并不多见,但令人惊异的是,两宋之际尤其频繁。这一时期,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就有徽宗、高宗、孝宗和光宗四位皇帝五次内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生前退位呢?

  退位避兵燹:徽宗与高宗的内禅

  宋徽宗的退位发生在宣和七年(1125年),他仅四十余岁。当时,金兵大举侵宋,兵锋逼近开封。宋徽宗欲南下避乱,于是打算命皇太子任开封牧,留守东京,抵挡金人。也就是说,他最初的本意并不想内禅放弃皇位。

  《宋史?李纲上》中记载李纲对此表示异议,他对大臣吴敏表示,巨敌猖獗,形势凶险,皇帝必须传位给太子,才能使太子以足够的权威、名正言顺的位号,号令天下、招徕群雄,保存社稷。李纲最后说:“肃宗灵武之事,不建号不足以复邦,而建号之议不出于明皇,后世惜之。”这里引唐玄宗西逃入蜀、肃宗在灵武自行即位的故事,指出皇帝如不主动传位给太子,将会面临两重难题:第一,太子不即位,则威望不足以维持大局,难以拯救国家。第二,太子如果想维持大局只能自行即位,那时内禅之议,就不再是皇帝主动与自愿的了,将使宋徽宗如唐玄宗一样,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李纲的提议与部分大臣取得了共识,这也成为宋徽宗决定内禅的关键原因。于是,徽宗“内禅,以道君号退居龙德宫”,没多久就仓皇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