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意义

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意义

周敦颐是我国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一生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著作,其中所熟知的《爱莲说》几乎是人人传颂。而除了这个,另一篇也是他比较巅峰的作品,就是《太极图说》。

周敦颐《太极图说》图片

周敦颐《太极图说》图片

周敦颐《太极图说》是以道家和佛家思想为基础,加上儒家思想创作而成的,是浓缩而成的精华。《太极图说》是儒家形而上学的哲学结晶,前半部分,他将道家思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太极的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糅合,加上自己的理解和领悟,系统的阐述了这个世界乃至宇宙的诞生和变化。《太极图说》这后半部分,周敦颐将道家的核心思想同中国儒家思想糅合起来,对太极阴阳中静与动的思想两者之间的变化进行解释。《太极图说》的思想主要以周敦颐对道家思想理解为核心写的哲学著作,他借鉴了道学家的经典著作《老子》、《庄子》和《道德经》等等一些。

他的《太极图说》虽然不像《爱莲说》那样被后人所熟背,但是不是因为这部作品不好,只是因为他的含义比较深刻,很少人能研究透彻,是一部意义非常深刻的作品。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周敦颐对这个世界思考之后的文字总结,它有着非常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学价值,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代表作。《太极图说》在中国文学界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是世界哲学发展的推动力。

理学家周敦颐墓在哪里

周敦颐墓又称为濂溪墓,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脚下。周敦颐曾经在庐山北面的濂溪学院任教,期间,他写下脍炙人口的《爱莲说》。公元1073年,周敦颐去世后,遵从他的遗言,后人将周敦颐的母亲和妻子一同葬于庐山山脚下。

周敦颐墓

周敦颐墓

明清年间,周敦颐墓不断进行修葺和完善,已经成为著名的“江州八景”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敦颐墓未能幸免,遭受到红卫兵的严重破坏。后来,当地政府重新完善了周敦颐墓,现已成为当地的景观之一。

周敦颐的墓志是根据风水学位置而修建的。从外观来看,周敦颐墓背靠栗树岭,两旁都有高大的山峰,墓前方有一条涓涓细流。一眼望去,周敦颐墓呈现合回内向的样式,风景宜人,环境清幽。周敦颐墓是一个墓葬群,中间巨大的主体墓是周敦颐母亲郑氏的墓,左右两边是周敦颐和他妻子的墓。

除此之外,墓的最外边还有两座图碑,左边是太极图碑,右边是像图碑。周敦颐去世后,他的好朋友潘兴嗣为了纪念友人,专门为周敦颐编撰了墓志铭。墓的后面还有一块弧形状的照壁,里面镶嵌了3块石碑。每块石碑大约高为2米,材质为青石,上面刻的是周敦颐的生平著作,分别是《黄历》、《爱莲说》、《太极图说》。明朝年间,在周敦颐墓旁还修建了濂溪祠,里面有爱莲池、状元桥、爱莲堂等建筑。

理学家周敦颐号什么

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生于公元1017年,卒于公元1073年。周敦颐号濂溪,世人将他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为了给学者讲述理学知识,便在莲花峰下开设了濂溪书院,于是便有了濂溪这一名号。周敦颐在濂溪书院期间,为学生们积极地传播理学知识,推动了后世理学的发展进程。

周敦颐画像

周敦颐画像

周敦颐从小就喜欢研究学问,并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学精神。周敦颐八岁时候,父亲去世。随后,周敦颐的母亲带着周敦颐到衡阳投靠舅父。周敦颐聪明好学,深得舅父喜爱,因周敦颐喜欢白色莲花,舅父郑向就在门前凤凰山下亭中为周敦颐种植了白莲。周敦颐每天来此亭中学习参悟,夏天一到,白莲盛开的十分繁密,清幽的香味沁人心脾。周敦颐经常醉心于白莲,而后写出著名文章《爱莲说》,他在文中大赞白莲的高洁和高贵,毫不掩饰自己对白莲的喜爱之情。后来,郑家老房子被改名为“濂溪周氏宗祠”以此来纪念周敦颐在此求学悟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