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刚说主要内容是什么
《刚说》的作者是宋代大文豪、文学家苏轼,本文苏轼通过对孔子所说的话,间接的表明了自己的思想。文章通过论述孔子所说的仁爱之心和拥有仁爱之心的人,同时苏轼表明自己也认同了这种说法,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苏轼图片
文中说到孔子喜欢的人是刚毅正直、言语谨慎的人,并且讨厌花言巧语软弱的人。平时谨慎言语的人或许会拥有一颗仁爱之心,而那些在自己风光时跟在自己身边花言巧语、谄媚讨好的人是一定不会拥有仁爱之心的,真正仁爱的人是刚毅正直的,就不会做这种违心的事情。
所以后来文中论述到喜欢什么样的人并不是看他老实木讷,不喜欢的人也不是以为他们谄媚讨好,这喜欢不喜欢的事情凭借着的就是有没有仁爱之心,而不是真的喜欢的就是他们的木讷或花言巧语。下一段又讲述了孙介夫不顾王安石的游说拒绝命令的事儿,认为孙介夫也是个刚毅正直的人,并且这种刚毅的人拥有的仁爱之心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而在最后一段中苏轼才表明了自己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宗旨和中心思想。
有人会认为过刚易折,而苏轼他是反对这个观点的。他认为易不易折是由天意注定的,但是做人一定要做个刚毅的人,更要拥有仁爱之心。就像孔子所说的和孙介夫所做的那样。这是苏轼的观点和看法,也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面对各种敌对势利之时,就算是被贬罢官,苏轼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仁爱之心。
苏轼是怎么评价韩愈
韩愈,生长在唐代没落的唐朝文学家,苏轼,长于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北宋,两个人的朝代足足跨越了三百年,但两个人却又如此相似。两人都是唐宋八大家的文人。
苏轼画像
韩愈,自幼研究古训,关心朝政,但却郁郁不得志,皇科开选,韩愈考了四次才勉强考上,他一面专心研究,一心继续科考,想谋取一官半职,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后来入朝为官,性格过于傲然,先后与宦官、权贵相对抗,仕途并不顺利。
韩愈的政治环境与苏轼非常相似,苏轼也是满腹才华,一心想报效朝廷,苏轼的仕途经历了三起三落,经过反复的党羽、官宦斗争,苏东坡对韩愈的不幸感同身受,虽然两个人生活的朝代不同,但是惺惺惜相惜。
一向清高的苏轼甚至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中,对韩愈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韩愈在政治上忠君爱国,志向宏远,在文章上,更是针砭时弊,发人深省,“文起八代之衰”就是他对韩愈文学上做出的最高评价,意思是指,韩愈的文章已经超越了以前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中任何一个时代的,也就是因为韩愈在唐代中气,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为散文开创了另一片天地,更是为古典散文注入了活力,不再是单纯形式主义,纸上谈兵。
韩愈的成就深得后世人的尊敬,大家将他封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文学家苏轼是哪里人
苏轼是我国的文学奇才,生活在北宋时期,苏轼出生在眉州眉山,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眉山市。苏轼二十一岁的时候进京赶考,一下子就中了第二名,据说本来是应该第一名的,因为欧阳修误认为是其弟子的考卷害怕有舞弊嫌疑才将其录为第二的,可见苏轼的才学堪称是才华横溢。苏轼一生之中辗转多地,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苏轼的足迹。
苏轼画像
苏轼一开始的时候是在京城做官,后来到了凤翔做判官,在凤翔这个地方也工作了好几年,后来因为母亲去世回归了故里为母亲“丁忧”。后来苏轼因为与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请外调,于是到了杭州,在杭州一待就是三年,再后来苏轼被调往密州,就是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做知州县令,在这段时间内苏轼在这些地方政绩是非常显著的,受到人民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