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李自成是怎么死的(2)

见到崇祯的杜勋一面假惺惺的关心崇祯,一面向崇祯提出了李自成“议和抗清”的要求,当然朝廷需要给大顺军百万两犒赏军银。此时的崇祯还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向旁边的魏藻德询问意见,可是早有二心的魏德藻只是一言不发,任由皇帝急的团团转。一贯优柔寡断的崇祯只好给了杜勋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让其离去。

等到杜勋离去,崇祯又向旁边的魏德藻征求意见,但此时的魏德藻还是一副唯唯诺诺,莫衷一是的样子,看到此景,崇祯大怒拂袖离去。随后,崇祯亲拟《亲征诏书》表明自己要与守城将士共存亡,至此,正式拒绝李自成的议和请求。

崇祯拒绝议和除了身边大臣的干扰和自身的优柔寡断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明传承数百年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治国思想,这种治国思想深深的烙印在了大明历代君王的思想之中。在这种略显极端的治国思想的促使下,崇祯皇帝才有了必死的决心,最后落了个自缢的下场。

历史人物李自成究竟是谁

李自成是谁,既为领袖,又为屠夫。

李自成雕像

李自成雕像

李自成,明末风云人物,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起义,并成功的推翻了大明朱家几百年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李自成生于1606年,1629年起义,初为农民军“不占泥”部下,后转投“闯王”高迎祥,李自成在“闯王”军中逐渐崭露头角,并在“闯王”高迎祥死后,顺利的继承了“闯王”的称号。

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王,同年,李自成经过激战之后,成功地消灭掉了陕西总督孙传庭,随后李自成占领长安。1644年,李自成在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元年”,同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并在北京城又一次称帝,宣布其正统地位。1644年,李自成被吴三桂和多尔衮联手大败于山海关,随后,被多尔衮率领的满清大军赶出北京城。1645年,李自成在转战九宫山的时候神秘失踪,有人说出家为僧,也有人说战死。

也有人说李自成是一个屠夫,诚然,纵观李自成的成长历史,都是伴随着血雨腥风。李自成换不起钱被债主告到县衙,被当地知县抓住后游街示众,想要将他置于死地,后来李自成在被亲友救出后,杀死了自己的债主和县令,随后李自成由割掉了出轨妻子的头颅。李自成在参军的时候又因为军饷的问题杀死了部队参将和当地县令,最终起兵谋反。起义后的李自成也非常残暴,动不动就会发动屠城战争,以至于后来都有“李自成吃人”的传言流出。

总的来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之人。

李自成崇祯仇怨解析

李自成和崇祯,一个出身农民阶层,一个出身高贵的皇族;一个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闯王”,一个成为了昏庸的亡国皇帝。

崇祯自缢画像

崇祯自缢画像

他们有着不同的出身和人生经历,但却有一个相似的的结局,李自成被农民从背后用锄头打死,崇祯自缢于柏树之下。两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在历史的一次次的意外之下,产生交集,并且密不可分。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两个人是怎么互相评价的吧。

李自成对于崇祯的评价是“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这句话的大意是“当今天下动乱,并不是皇帝的过错,只是因为皇帝旁边的奸臣太多,大臣大都结党营私,为自己着想”。乍一看,李自成对于崇祯的评价还是很公正合理的,但是细一想我们可以看出,这可能不是李自成的真心话,这句话只是说给民众听的,是为了给自己树立一个高大宽容的形象,收拢民心。其实,在李自成的眼中,崇祯就是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不然他也不会再一进北京城,就将崇祯帝后暴尸街头。由此可以看出,李自成还是非常怨恨崇祯的,所以上面这句评价的可信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