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诗作赏析

司马光的诗作赏析

北宋一代名臣司马光除了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天赋外,其在文学上的才能也是不容小觑的。司马光在闲暇之余写下了大量的文学著作,体裁多样,文风严谨而优美。除却一些历史典籍以及散文外,司马光在诗歌写作上也有一定的造诣。

《客中初夏》

《客中初夏》

司马光一生博闻多识,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较为著名的诗歌有《客中初夏》、《闲居》和《南园饮罢留宿》等,用词精巧,遣词造句间可见其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客中初夏》是一首七言绝句,司马光通过对初夏时节风景描写,用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以及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客中初夏》整首诗描写了夏季风景特点,远景与近景相结合,实景与虚景相烘托,描绘出一幅夏日生机勃勃的景象。

《闲居》也是一首七言绝句,但整体风格与《客中初夏》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闲居》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萧条和凄冷。当时宋神宗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实行新政,而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政见相左,无奈之下,司马光辞官回乡著书,这一走便是十五年。而《闲居》这首诗,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司马光由庭院中的野草,想到现在如日中天的实施新政的一派,不禁更加感慨。

《南园饮罢留宿》则是一首五言律诗,跟上面的两首诗相比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并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但其有着深刻的含义,引人深思。司马光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决不向他人妥协的意愿,以及一定会坚持自己的政见的决心。

司马光为人怎么样

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生为官清廉,是一代名臣。同时,司马光曾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编撰了《资治通鉴》一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那么,司马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

司马光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慧,启蒙的时间很早。等到司马光七岁时,他就能背诵《左氏春秋》一书,还能理解其中深刻的涵义,被当时的人称为神童。当然,司马光这么聪明跟他自身出众的天赋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公元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了仕途,最后官至图龙阁大学士。

司马光在朝为官期间一直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尽心辅佐皇帝。宋仁宗期间,司马光被任命为同知谏院。在担任这一要职的五年时间里,司马光曾上书多达一百七十多份,向皇帝提了许多有利国家发展的建议。皇帝也认为司马光是真心为了国家的,便将其调任至中书省。

在王安石为宰相,实施新政时,司马光并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于是离开朝廷长达十五年之久。在这十五年里,司马光一心整理资料,编撰《资治通鉴》,不再过问朝廷中的政务。《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编年体的史书,里面包含了十六朝代,近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司马光之所以能够写出《资治通鉴》一书这与他的博学多闻是分不开的,且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环境极其的艰苦,专门开辟了一间地下室来写书,甚至为了编撰该书司马光耗尽了自己所有的钱财。

司马光的父亲是谁

北宋的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是被后世称为一代贤臣的司马池。司马池是陕州夏县人,当时司马一族在陕州是非常显赫的存在,司马池家资巨富,但他为了能够安心读书而放弃继承大笔的遗产,将这些家产都送给了自己的族人。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司马池生于公元980年,自幼便十分的聪慧。司马池于公元1005年即北宋真宗景德二年,高中进士。但司马池考中进士的过程颇为坎坷,根据《宋氏》的记载,在司马池第一次进京赶考时,他的母亲不幸病逝。当时先得到消息的则是与司马池一同进京赶考的同乡,同乡怕司马池得知消息后会影响他考试的发挥,就将这个消息隐瞒了下来。可能是母子同心的缘故,司马池预感到了可能自己的母亲可能会有不测,到了晚上的时候一直不能入睡。他的同乡见到司马池的这个状态后,无奈之下只能把信给了他。司马池看到信后,立马收拾东西返回家中。这样可想而知,司马池没有参加考试。等到第二次应考时,司马池正常发挥,一举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