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像
晏殊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晏殊诗词富闲雅而有情思,他的词句主要有这几个特点:一,感时伤别,春秋各异 。晏殊词就题材内容来说, 未脱传统婉约词樊篱,即伤春悲秋、相思别离。但相同的题材,晏殊 表现出了对春景和秋景的不同偏好。其次,晏殊词 具有文士气。三,晏殊词中的感慨多是中年人式的。四,内向的独省与外向的同乐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词人自己为主人公的词作,和词中的主人公身上明显寄托了词人自己情感的作品上。
由此可见,晏殊的词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并且委婉含蓄。多表达伤春悲秋,相思别离的感慨,所以晏殊以他词作的风格论是属于婉约派的。值得注意的的是在晏殊的词中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也没有柳永式的纯粹个人的儿女情感的情感的抒发,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晏殊也被奉为北宋婉约词宗师。
北宋诗人晏殊简介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他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像
晏殊在14岁的时候就以神童的名声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担任光禄寺丞,乾兴元年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另外加任尚书左丞。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量才录用。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和改革家范仲淹都是他的学生,也是经过他的举荐才一步步进入官场,做了大官。晏殊的性格,中庸之气稍重,不是那种不避风险,敢于斗争的人,但经多年宦海风波的历练,他也养成了处事圆通的习惯。
他成就最高的当属他的词作了,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至今都广为流传。晏殊的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合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所以才能见到他的真性情,他大多的词都是非常好的作品。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晏殊故事介绍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 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他从小就是一个“神童”14岁就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并且中了进士了。那么关于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
诚实守信图片
他从小就是一个“神童”14岁就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并且中了进士了。那么关于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
其中一个故事也就是他14随时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14岁的晏殊被地方官以“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不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的。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决然的参加了考试。事情也十分凑巧,科考题目居然是他以前做过的。这样他就顺利高中了,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在复试的时候,把情况如实告诉了皇帝,并且要求皇帝重新出题目。皇帝与大臣商议后,出了一道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答卷非常优秀,又得到了皇帝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