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之死的真相是什么

丁汝昌之死的真相是什么

丁汝昌是清末北洋海军总提督,是一名民族英雄,逝世于1895年2月。丁汝昌是一位性情忠厚、做事勤勉的将领,却落了个服毒自杀的结局。史学家们对他的死褒贬不一,那么丁汝昌之死到底是怎样的呢?

刘公岛海战纪念馆

刘公岛海战纪念馆

1985年1月日军登陆荣成湾,威海卫战役正式爆发,陆战失败,威海失守。之后丁汝昌在刘公岛上被日军海陆围攻,开始了壮烈的刘公岛保卫战,丁汝昌之死由此拉开了序幕。丁汝昌被困与刘公岛,在缺乏弹药和没有援军的困境中,仍顽强率领士兵击退日军数十次的进攻。他是一个极其爱国的人,宁死也不肯投降。同时他又是一个和蔼忠厚的人,在大部分陆军撤离炮台后,岛上人民纷纷来到海军公所,请求丁汝昌给他们一条活路。面对和自己一同奋战的士兵和岛上的百姓,他不忍心让他们和自己一起死,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为了让全岛军民有生路,丁汝昌在深夜服下大量鸦片结束生命,以此来挽救全岛军民的命运。

丁汝昌之死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是及其悲凉的一幕。有人说丁汝昌是害怕承担战败的责任所以自杀,是懦弱。也有人说他自杀是为了保住全体刘公岛军民的性命,是义。对于丁汝昌之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为保卫祖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后人尊敬、怀念。

对丁汝昌的评价是什么

至今为止,人们对丁汝昌的评价都存在两个方面。外国人觉得丁汝昌是爱国人士,认为他为自己的祖国做出很大的贡献。然而在中国却有人刻意丑化丁汝昌,世人因此对丁汝昌的评价出入很大。

丁汝昌剧照

丁汝昌剧照

外国人认为丁汝昌为国献出生命的行为很伟大。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想要丁汝昌投降,面对刘公岛军民将要全体灭亡的局面,丁汝昌选择了自杀,为士兵和百姓换回生存下去的希望。这一消息让外国人感到很吃惊,他们觉得丁汝昌在拼尽全力以后自杀,这是英勇的行为。日本人对自杀行为有着很高的崇拜感,他们觉得当局面不利时,自杀是一种光荣、正义的行为。他们觉得丁汝昌的行为很符合军人的作风,颇有大将风范。西方人对丁汝昌的评价中称他是一位勇士。他们认为战败并不可耻,丁汝昌能够把这么多的军队协调好,带军英勇抗敌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

在中国,却有人认为他指挥作战的水平不高,畏惧战争。在那些反对丁汝昌的人眼中,丁汝昌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且贪污严重,私生活奢侈糜烂。在威海卫战争中,他害怕战败被株连九族,拒绝了日本的劝降,还放任自己的部下通敌,在情势的逼迫下含羞自杀。但是更多的中国人对丁汝昌的评价是正面的,丁汝昌在海战中英勇抗敌、身负重伤仍坚持作战的事迹,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

丁汝昌的形象被丑化了吗

历史人物永远摆脱不了被后人评价的命运。立场不同,评价自然也会有很大出入。有人对北洋水师名将丁汝昌丑化,有人持中立的态度。

丁汝昌旧照

丁汝昌旧照

丁汝昌是晚清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上司是李鸿章。丁汝昌加入过太平军,后来无奈跟随了湘军。他身为陆军将领,因深受李鸿章的信任,兼任了北洋海军提督。可是丁汝昌屡屡违反纪律、出租住所、与下属闹得关系不好、克扣工费、损坏军舰。即便上述丁汝昌的过错大于他的功绩,那世人对丁汝昌丑化,也不能持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态度。

诚然,丁汝昌有过失,但是人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他所做过的事情,而不能任意丑化,那么人们丑化丁汝昌的依据有哪些呢?首先有人说他指挥作战的水平不高,那么事实是什么样的呢?丁汝昌在受教育的时候对海军方面的知识没有多少接触,这就导致了他的舰队作战能力一般。不过丁汝昌也有努力的一面,为了能使自己的舰队变得更好,他努力地学习海军知识,并多次指挥舰队进行实战演习。然后有人说他害怕战争,事实上他几乎参加了北洋舰队的所有战役。这类指责其实也表明了朝廷大员害怕承担责任的心理,因为他们需要为甲午战败找借口,他们需要找替罪羊,而丁汝昌不幸沦为他们的替罪羊。历史证明世人对丁汝昌丑化,其实就是在丑化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