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孔子简介介绍

圣人孔子简介介绍

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他出生在如今的山东曲阜,而原籍则在现今的河南商丘。孔子之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被人们广为熟知,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画像

孔子画像

孔子曾跟随老子学习,学成后带领着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晚年时孔子修订了《诗》《书》等六经。据传,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备的人有七十二个。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语行为和思想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命名为《论语》,此书后来成为了儒家的经典典籍。

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礼”和“仁”,他主张道德上的仁爱思想、政治上的礼治思想,并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为公。不仅是道德与政治方面,孔子还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例如他提出了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耻下问的教育思想;重视实事求是的史学思想等。从孔子的各种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并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同时还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一生成就无数,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备受世人的赞美和传颂。后人也利用了建孔庙、建祠堂、拍电影等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个伟大的人,使他的事迹得以一直被流传。

圣人孔子观道德经感悟

关于《道德经》的主题众说纷纭,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说法。对于他的作者--老子就在这部作品种呈现出不同的面相。关于他的内容很难理解,每个关于他的译本也都是千差万别的。

跪背《道德经》

跪背《道德经》

作者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如果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等各个方面很可能是失败的,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也是说“修德”是为了给自身“修道”提供一个外部环境,而修身者更是要拥有宁静的心情,所以缺“德”不可。关于《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对于《道德经》的内容,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见解。

而《道德经》中的“道”与孔子的儒家思根本就不存在矛盾和对立的一面,而且,孔子的思想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也是不容置疑的。在《道德经》中告诉人们,人们所运用的“道”只能是从古至今的“道”的作用中体会它的规律和特征。而孔子也正是利用了这一个原理来解读了政治,并且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在政坛上混。而且孔子甚至知道自己不适合在政坛上任职,但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去阻止其他人走上从政之路,正是因为他深知“道法自然”的道理。在《论语》一书中,孔子的言论都可以体现“道法自然”的内核。但在事实上,任何经典语录都会蕴含着“道法自然”的内核。

故事孔子还乡祠简述

孔子还乡祠位于今天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七公里的王公楼村,关于孔子的祖先是春秋时期的宋国人,因此孔子的祖坟以及祖宅还在这个地方。关于这个还乡祠曾在2008年的时候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乡祠”图片

“还乡祠”图片

关于这个还乡祠,它的规模非常宏大。整个词的占地面积就有50亩地的面积,周围有围墙、四门,在南门处有一影壁墙,在院子中还有一个小花坛,前后有两个大殿,内设孔子像及七十二贤像和孔子的先祖、历代儒学名家的牌位。在东西两侧设有厢房,院内还有碑林碑刻。并且,这整个祠堂建筑完全是按照中国文庙建筑的基本格局来建造的,而且其中也只有孔庙可以使用像皇宫一样的黄色琉璃瓦顶。所以来到孔子还乡祠的人,就如同进入宫殿,使人感到肃静威严,史上为著名的文化胜迹,现存大殿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