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关大捷图
1885年三月底,伴随着镇南关硝烟的散去,旷日持久的中法战争也已近尾声。
由于战败,法国总理茹费理的内阁倒台,法国政界也面临着一次全面洗牌。虽然,野心勃勃的法兰西人并未放弃通过战争获得巨大利益的打算,然而镇南关战役的失利,还是让他们尝到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的厉害。
当年六月,在英国的调停下,中法双方在天津举行会谈,并于6月9日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条约重新确认了1884年中法与越南之间签订的《第二次顺化条约》。从此越南脱离了中国,成为法国属地,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就此失去。
由此可见,镇南关大捷结果虽然是中方取得胜利,然而此一战并不足以改变近代中国软弱的外交形式及政治上难以崛起的现实,更况在此战役后,清军已精疲力尽,刘永福部下损失殆尽,且清政府的财政状况也难以支持更大规模的战斗,因此,镇南关大捷结果,实际上并未改变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宿命,更没能改变近代中国令人堪忧的国运。
镇南关大捷有什么样的评价
公元1885年,中法交战正酣。六十七岁的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率领三万余名清军将士在中越边境的广西镇南关大破法军,沉重打击了西方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取得了收复镇南关战役的重大胜利,史称“镇南关大捷”。此一战为中国近代难得的一场对外胜仗,因而大涨民族志气,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镇南关大捷的评价亦颇高,称其为“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辉煌的战役之一”。
镇南关大捷图
有关镇南关大捷的评价,近代许多文献资料上都有记载,荣获最高赞誉的,莫过于老骥伏枥志不移的冯子材将军。
自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以来,法军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屡次增兵犯我国境,随着谅山、镇南关的相继失守,清军已然退无可退。清军主将潘鼎新因作战不利被清政府革职,于是,年近古稀的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领兵前往镇南关抗击法军。
战役前,冯子材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依托地形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更身先士卒激励士气,显示出一名主将的高超用兵艺术,这也是镇南关大捷的评价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
待法军攻至清军把守的长墙阵地后,冯子材立刻展开积极反攻,持刀杀出战壕,采用灵活有效的战术伏击敌军于阵前。老将军率子出战的壮举立刻激励了广大官兵,将士们如排山倒海般冲向法军,奋勇杀敌,一时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伤亡惨重。
此一战,毙伤法军精锐千余人,缴获了大量物资,取得了中法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法战争的形势。
镇南关大捷伤亡是多少
发生在公元1885年的镇南关大捷,是中法战争期间清军在广西镇南关战斗中重创法国侵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场著名战役,在近代中国是一场难得的胜仗。有关镇南关大捷伤亡人数,相传为清军伤亡一千六百五十人,法军伤亡一千余人,然而由于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记载,双方伤亡人数至今只能是一个模糊的概数,并无精确数据。
镇南关大捷油画
虽然这场战役被定性为中国近代史上对外战争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然而镇南关大捷伤亡惨重的事实依然警醒后人,在积贫积弱的清朝末年,依靠薄弱的国防力量和落后的战略武器对抗船坚炮利的西方侵略者,中国军人需要付出多么巨大的牺牲。法国侵华野心由来已久。早在1883年,法军便借进攻越南之际挑起中法战争。1884年底,法军屡次增兵越南,继而占领战略要地谅山,进一步逼近广西门户。至此兵临城下之际,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率部赶往镇南关,领导前线作战,并在1885年3月23日与法军第二旅千余敌寇决战于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