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为人深明大义,了解刘邦的心思,在高祖登基后,便选择了明哲保身的从政之路。张良为人聪明,懂得察言观色,天下初定后便假借自己身体羸弱之名极少出门参政,随着汉高祖政权逐渐稳固,张良便从师者退居宾客,对天下大事极少出谋划策,不左右刘邦的决策,保持着可有可无的角色与时进时退的姿态。在刘邦斩除异姓王的过程以及皇室斗争中都极少参与,尽量避免被卷入其中,也使自己没有给刘邦带来威胁感,免于被诛杀的下场。
张良在刘邦有意换太子时,考虑到天下未稳,各项制度尚未完善,如若发生此事则下场很严重,于是答应帮吕后出谋划策保住了太子之位,也正因此赢得了吕后对他的敬重。
有传言称张良协助刘邦平定天下后,便功成身退,追寻其道教先师,隐居于通城一风景秀丽的黄袍山隐居下来,该山甚至以其师命名为张师山。张良还在此修建道观,创办书院收学生,从此不闻天下政事,安生于此。
汉王刘邦用人之道有何高明之处
刘邦作为汉朝开国皇帝,他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他独有的人格魅力。在众多人格魅力中,为其赢得一臂之力,并力挽狂澜颓势的莫过于他的用人之道。那么刘邦用人之道到怎样?
刘邦与张良剧照
不懂知人善任的人,不是好领导。刘邦善于揣摩他人性格,这为他日后能选贤举能奠定了基础。他能精准洞穿部下的能力,扬长避短。把他们的才能为自己所用,为缔造刘氏帝国开疆拓土。他让韩信带兵灭秦,张良出谋划策,萧何坐镇后方,精妙的配合得以一举灭秦,可见他用人造诣不一般。
刘邦用人之道里,有一条叫不拘一格降人才。他麾下士卒的来历,可以说鱼龙混杂,什么样的出生都有。张良是落魄贵族,韩信是无业游民,樊哙是鲁莽屠夫,萧何是贫苦县吏。若主子是项羽,他定不会用正眼瞧他们一眼。而刘邦赏识且厚爱这些人,委以重任。而历史也证明,刘邦正是用这一手混搭组合杂牌乘风破浪,开辟了霸业。
刘邦的第三个用人之道是不计前嫌。要知道他麾下的很多将士曾辅佐项羽。也许是项王性格暴怒,多疑好杀等原因,一众人被迫投奔刘邦。韩信就曾效力于项羽,在郁郁不得志中投奔刘邦,刘邦不计前嫌款待了他并委以重任。韩信方能战必胜,攻必克。
刘邦的用人字典里还有一词叫对事不对人。当他夺得了天下,要封赏部下时。他不仅赏赐了韩信、彭越、张良等人,还封赏了结怨多年的雍齿,因为他的立功表现。可见刘邦用人更执着是非对错,而不是儿女情仇。
这四个就是刘邦用人之道。区区四个词中蕴含的领导艺术,值得后人反复推敲。
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在哪里
刘邦是秦朝末年打下江山的开国皇帝,也是汉室王朝的开创者。这样一个功成名就的皇帝在起义前竟然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农民,这让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而刘邦起义前的老家也因为刘邦的出名而得到许多关注。那么刘邦老家在哪里呢?
刘邦雕像
刘邦出生于沛丰邑中阳里,也就是现在的徐州市丰县。也就是说刘邦老家就是在沛丰邑中阳里。但是这就与大家所认为的不一样了。在大部分人眼中,刘邦的老家是在沛县,而这个沛丰邑又是什么地方呢?
其实沛县和丰县都是沛丰邑领地里的一部分。刘邦其实是出生于丰县,但在沛县长大,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提起刘邦老家,想到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沛县的原因。
刘邦虽然在沛县这样的小乡村长大,但是他的心胸十分宽广。在他担任沛县泗水的亭长时,出于职责,他需要护送徭役去骊山。但是在护送途中,部分徭役因为害怕秦朝严厉的刑罚和艰巨的工作而逃跑。这在秦朝的法律中,这一队的人都是要被连坐处罚的,这其中也包括了刘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