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什么拒绝马戛尔尼?(3)

  不过,从近代化倒退回去也不容易,经历了康雍乾三朝,才一步步退回去。满清入主,在文化上可以被汉化,但不能被近代化,因为满清刚进入中世纪,而汉文化早已是中世纪的标准了。一个还在进入中世纪,一个却要走出中世纪,确切地说,走出中世纪,不是汉文化的全部,而是其中最先进的一小部分,是江南文化和东南沿海文化。近世学者告诉我们,江南的生产方式里,早就有了资本主义萌芽,江南的学术范式里,早就有了科学思想萌芽,胡适说清初考据学里已经用了科学的方法。

  历史的倒退,也是逐步的。康熙帝首先要争取王朝胜利,所以,先放了文化一马,加上他胸怀很大,多少还能容忍近代化,这就造成了“清初之学大”。雍正朝,王朝已定,便拿文化来开刀了,大兴文字狱,杀向文人。到了乾隆皇帝的手里,更是两手抓,除了搞文字狱,他还修书。修书是为了毁书,以修《四库全书》为例,纂修期间,毁书约三千种,六七万卷,与《四库全书》收的书大体相当,凡有民族思想和民主思想的书,都在被毁之列,故此书告成之日,便是中国近代化全面倒退之时。

搜狗截图16年11月03日0857_10.jpg

  请注意,还是这位乾隆帝,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他以天朝的傲慢,拒绝了马戛尔尼,看似面子问题,实有算老账的意思。那一本世界政治的老账,乾隆皇帝把它算到了英国人的头上。

  明亡后,郑氏图谋光复,荷兰人盘踞台湾三十多年,被郑氏一举夺取。还在被围困时,荷兰人就请求清军救援,被撵出台湾后,仍派舰队驶抵闽洋,以清荷联军,先夺金、厦,再取台湾。但荷兰再也不能恢复它在中国海的霸权。本来,荷兰与清朝有约,联合攻打台湾,打下台湾后,清朝仍将台湾交给荷兰。但荷兰自退出台湾后,国力大伤,又与英国战于大西洋,再也无力顾及东方。

  荷兰立国,以东印度公司为支柱,该公司曾经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两条财路,一以台湾控制台湾海峡,一以噶逻巴控制马六甲海峡。郑成功收复台湾,使荷兰失去台湾海峡,断了一条财路,英国人占领新加坡,又夺走了马六甲海峡,这两条财路一断,荷兰就衰落了,其海权,从东到西,被英国一一夺去。荷兰助清军攻克台湾,却无力来讨要,因为蒸蒸日上的英国人又在大西洋把荷兰打败了。

  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出使欧洲时,乘船经过香港和新加坡,他专门上去考察了一番,对英荷两国治理殖民地做了比较。他说,荷兰踞南洋各港口,“专事苛敛,以济国用”,而英国却“以本地之财,济本地之用”。以英国在印度和澳大利亚为例,每年收入逾万万,都没有拿到英国去,而是用来建设本地,“使其人民共之,故无怨者”。因而,“苏门答腊各小国,乐以其地献之英人”。

  他还有一个发现,发现英国人得到华侨拥护。当年,郑氏驱逐荷兰,令旗行于南洋,华侨闻风响应。而英国,亦正与荷兰人争夺海权,从西洋打到东洋,当然要支持郑氏集团。据说,郑芝龙在金门料罗湾海战中,就用了全新的英国大炮,其战法,亦与英国海军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相似,其结局,成为东西方海权转机,至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始衰矣!从此,荷兰与清朝缔约,誓灭郑氏,英国与郑氏结盟,夹攻荷兰。郑氏亡,但华侨仍在,便转而支持英国。乾隆年间,荷兰人在噶罗巴对华侨大屠杀,酿成“红溪惨案”,乾隆帝并未谴责荷兰人,反而说死难华侨是“天朝弃民”,继续与荷兰人通商。

  荷兰屠杀华侨,实与清朝联手。清朝知其祸患在海洋,但其视野所及,并非西方列强,而是中国民间海权,因为明末反清运动的动力就来自海上,后来孙中山也发动于海上。当时,满人与西方列强一样,都是入侵者,满人来抢国土,列强来夺海洋,面对这样两个入侵者,中国民间奋起,为海权而战。可以说,中国民间海权,是近代以来共和国兴起的根源,“反帝、反满”,即由此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