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这里的“幸”是个什么意思呢?文言文中的“幸”一般有这么几个意思,一是宠爱,爱恋。二则是到哪儿去。三幸运的。直观而言第二种显然是不可能的,而霍去病当时也并没有立下汗马功劳,作为民族英雄,人们一般都会先入为主的取第三个意思解,幸运。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也记载:“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汉武帝是十分器重霍去病的,死后还要葬在茂陵。若不是自身才华立下不世之功怎能受刘彻如此恩宠。当然古时候尚男风,不少历时名人都有断袖之癖,今人自然不考究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哪些建议
董仲舒书出生于公元前的179年,是汉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汉武帝在位之前,董仲舒便已经作为博士设坛教授。而在汉武帝继位之后,为了在国内进行一些改革,其中便有董仲舒提出的建议。那么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什么建议了呢?
董仲舒画像
汉武帝继位之后,曾让各地举荐一些贤良的文学之士来参加策问,董仲舒便在这些被举荐的文学之士之中。在这策论中,汉武帝连续向董仲舒进行了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治理国家的政术和天人感应这三个策问。而董仲舒在回答的时候详细地阐述了天人感应,并将神权与人权的关系讲述给汉武帝听,遇刺同时还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便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但是这只是流传的说法,在儒家专家和爱好儒学者的长期辩论之后,严肃地提出了最终的结论:董仲舒并未向汉武帝提出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就来说一下他们这么说的理由。
首先,在《董仲舒传》中写道的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而《武帝纪赞》中写道的是“摆出百家,表彰《六经》”,并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显然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对不上号,就更不要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了。
其次,是整个汉朝并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实,如果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了,那么便会在汉朝实行,然而并没有,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不是事实。
汉武帝为何将司马迁宫刑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不朽的伟人,他就是司马迁,他的不屈不挠、不畏强权的精神感动了无数的人,为从此之后的所有史官做出了一个表率。
司马迁奋笔疾书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当时他正在努力的写《史记》但是突如其来的一场李陵事件,这一年汉武帝再次出兵攻打匈奴,李陵就是其中攻打一个将领,他带着5000步兵深入到了浚稽山之中,结果正好碰上了匈奴的大部队,李陵作战勇猛,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斩杀了一万多的匈奴,但是最后因为孤立无援,被匈奴俘虏。李陵兵败被俘的消息传来之后汉武帝非常愤怒,指责李陵投降的错误。
这时候司马迁认为李陵不是那种贪生怕死的人,一定是有着隐情,说不定是打算里应外合,而且李陵只是5000步兵就杀了匈奴上万人,这种战绩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且司马迁认为当时作为主将的李广利也有着责任,但是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是偏袒李陵,贬低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所以就把他关了起来,而且还传来了李陵帮助匈奴练兵的消息(后来证实不是李陵,而是汉武帝非常器重的李广利),汉武帝更加愤怒,直接就杀了李陵的家人,还判处了司马迁宫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