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翻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翻译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孔子非常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子路,我想子路在自己心里对孔子肯定也有一个评价,可能这个评价不能随便做出,不可以随便说,所以在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时,子路没有回答,也许对于子路来说这是对孔子的尊重,一个弟子怎么可以妄议自己的老师呢?

孔子塑像

孔子塑像

《论语》中就讲了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的故事。叶公问子路,你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啊?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自己回答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我的老师啊,发奋学习甚至是忘记吃饭,学习到了高兴的时候什么都忘记了,一点忧愁也没有了,甚至连自己已经衰老了也不知道了。

在《论语》中弟子对于孔子的评价有不少,但是孔子对于自己的评价却不多,在这里孔子这样说自己可能在一般人看来有点自夸,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的实事求是,对孔子比较了解的人可以知道孔子完全没有自卖自夸。对于谦虚这个词来讲,谦虚是指对一些知识不知道,所以谦虚,并不是对自己明明已经知道却说不知道,那样就是虚伪。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是真实的,不加以矫饰的。对于孔子来说,能够学习到知识就是快乐的,所以才达到了“乐以忘忧”甚至“不知老之将至”。从这里可以知道,孔子完全超脱了生死,每天幸福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完全忘记了自己已经老了,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的知识了。

子路有闻 未之能行解析

子路是一个豪爽的人,也是一个勇于实践的人,当懂得了一个道理的时候就一定要积极的去实践,甚至认为实践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没有必要一定读书学习,完全可以一边干一边学,这从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并且与孔子辩论就可以见到一斑,孔子不能辩过子路,于是就生气的说,我讨厌伶牙俐齿的人,有点赖皮的表现哦!

子路画像

子路画像

《论语》中有一句话,这样评价子路“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子路一旦是听说了一个道理就会立刻去施行,立刻去做,如果这个道理还没有真正的做到,就会非常害怕再听到新的道理。这一方面说明了子路是一个能够做到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积极的运用的而一个人,也说明了子路是一个非常能够自省的人,如果不能将善行实行到底,如果不能够将自身的缺点或者是错误及时的改正就会内疚和惭愧的人,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子路的可爱,可以看到子路是善于学习,并且善于实践的人。

孔子对于评价子路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可见在孔子看来子路的学问和修养还远远没有达到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的,孔子又说“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可见对子路的能力还是非常肯定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子路可以说学业成绩并不怎么好,但是实践能力却是非常强的一个人。我想着肯定是得益于子路能够做到“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所以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路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一个诚心向学的人。

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孔子是一个儒学大家,不仅仅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会因材施教,并且非常注重知识的实践,对于一件未知的事情不仅仅听别人如何说,还要自己亲眼所见,亲身做一下实验,这样得来的知识就比较的真实,即使是一件小事,自己如果有疑惑,也一定要坚持实验一下,而不是人云亦云,也就是对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存疑。

孔子试欹

孔子试欹

《说苑》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孔子去周庙参观,看到有欹器,问,这是什么?有人说,这是放在座右,作为劝谏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过这样的器皿,如果里面空了就会倾斜,如果里面的水适当就会比较中正,如果满了就会倾倒。是这样吧?回答说,是的。于是孔子让子路取来水试一下,见到果然是这样的,孔子长叹一声说,是啊,世界上哪里有满了不不覆的道理呢?于是子路问,有能够使得满了而不覆的方法吗?孔子说:“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是谓损而不极。能习此道,惟至德者及之。”满而不覆的情况只有那些德行非常好的人才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