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梦蝶的故事
庄子自己曾经做过一个梦,他觉得这个梦很有趣,很值得思考,就把这个梦记录下来,让人们都去想想。因为这个梦太值得思考了,所以后来人们还是在思考,这个典故就是庄周梦蝶。
庄子画像
关于庄周梦蝶呢,典故是这样的。庄子晚上睡的很好啊,很安心。当人达到一定熟睡状态之后,就开始了做梦。在梦里,庄子感觉自己轻飘飘的,一看自己,哇塞,自己居然成了一只蝴蝶!想飞到哪去就飞到哪去,这感觉特别的爽!自己真的就像是蝴蝶一样,轻松自在,我是谁呢?我是蝴蝶哇。庄周是谁呢?我管庄周是谁呢!就是说,庄子太爱自己蝴蝶的样子了,把自己是个人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醒来之后的失落肯定是大大的,因为醒来之后就发现哦,原来我不是蝴蝶,我还是个人啊。所以,庄子就开始想了,到底是自己梦里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自己刚刚在睡梦里面一不小心闯进了蝴蝶的世界呢,或者蝴蝶在做梦的时候变成了自己?
想来想去,把自己给想糊涂了。可是庄周毕竟是庄周啊,是个人,而蝴蝶是个生物,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怎么两个之间就可以相互转换了呢?这个境界又是什么呢?庄子就把这些思考给记下来了。写的很简短,但是后人考虑的很多啊。庄子毕竟人家有的是境界,一般人都达不到啊,所以有的后人穷尽毕生,都没有做成庄周梦蝶的梦。
庄子的三言介绍
庄子曾经提出三言,并且加以运用,来着重表现出他超脱现实的想象和无拘无束的理念。他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表现他不同于寻常的理念和观点。
庄子塑像
他的代表作《逍遥游》,就是这“三言”的交替使用,相互结合。这样子的作品在当时掀起了一股三言的作品风潮,使很多人认同并且运用。其中“寓言”“重言”是叙述描写手法,“卮言”是议论方法。
庄子的“三言”,不是简平常的并列关系,而是包扩和交叉的关系。必须相互结合使用,才能表达。
这三言没有所谓的先后之分和主要之分,只能交融合并,互相辅助。
在特殊环境中,既不能用庄严,肃穆的言词来谈论,又不能玩笑似的说明,提示。这就需要运用三言的方式来阐述了。
因此,《庄子》用“寓言”来广泛地表明事理,开拓思路,扩大影响范围,这是“以寓言为广”;用“重言”来使人信以为真,在潜于默化中乐于接受,这是“以重言为真”;用“卮言”来点悟、引用、发挥,这是“以卮言为曼衍”。这三者的相互结合,于是形成了《庄子》超脱物外的言论和思想。
在《逍遥游》中,庄子发挥出了惊人的想象和理解,虚构出无边无际的意象,将寓言的特点展现到巅峰。 不与尘世争风论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遨游于天地之间,心意自得。这是最超脱事外的感想。
思想家庄子被世人称为
世称指的是后世对某个人的尊称,且世代流传。世称可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获得的,此人须取得过瞩目成就,是名留青史的人。庄子在道家学说、文学创作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影响意义深远,他被后世称为南华真人。
庄子剧照
庄子的世称与他隐居的地点有着紧密联系,他当时就隐居在南华山中。庄子是个“大仙儿”级的人物,他的思想与当时纷乱的局势形成鲜明对比。他不理会世事纷扰,只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心所欲。他满腹才学,但是不刚愎自用,知道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不适合走仕途,也不适合与权力打交道。他唯一想要做的就是传播“天人合一”的无为境界。
庄子隐世,一是逃离纷扰的世事,二是寻找一个适合清修的世外桃源。选择在南华山,庄子是费了一点小心思的。南华山离都城不是太远,能够及时获取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信息。君王非常了解庄子的才能,但是又担心庄子入朝后凝聚人心威胁到自己的绝对话语权,对待庄子的态度是外热内冷。但是君王很赞同庄子看待问题的角度,他与庄子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选择南华山,路程不远,君王有问题想与他探讨时,来回也方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