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何冤杀边关第一守将袁崇焕?

  说起袁崇焕,在历史上他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在宁远,面对努尔哈赤率领浩浩荡荡的六万大军,而袁崇焕手下只有一万多守军,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努尔哈赤亲临前线,一连打了三天,依然处于下风,后金军大量死亡,努尔哈赤遗憾离开宁远,不幸去世。皇太极继位后,决定一雪先父宁远兵败的耻辱,皇太极亲自率领后金精兵,在宁锦苦战数日,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虽然两败俱伤,但毕竟后金军血肉之躯难敌杨强洋炮,损失更为惨重。

  只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历史上袁崇焕这样的民族英雄,为保护大明最后一道防线,血战沙场,最终却因为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京师之中谣言四起,崇祯皇帝又不明是非,便直接将袁崇焕拒于京师门外,最终袁崇焕到了紫禁城平台,被逮捕,下锦衣卫狱,含冤而死,时年46岁。

  当时北京的老百姓不明真相,受到奸臣阉党宣传的蒙蔽,都相信袁崇焕通敌卖国的说法而恨之入骨,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幕:“见桀崇焕,时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乃止,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面对千古奇冤,袁崇焕致死莫白,成为历史的一大悲剧。

  一直要到袁崇焕死后150多年,乾隆皇帝为他平反,千古奇冤得到昭雪。在《清高宗实录》中,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四留下了这样的记载:“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忧悃,以致身羅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从那时起,才有人公开祭奠袁崇焕。袁崇焕也终于卸下了卖国贼的枷锁,重新登上民族英雄的祭坛。

  那么,为何崇祯皇帝那么轻信京师百姓谣言,不辨是非便断定袁崇焕通敌卖国呢?《明史·袁崇焕传》中说:“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由此可以看出,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这个心腹大患而使用了反间计,并最终得逞。当然,皇太极的反间计漏洞百出,在8个月时间中如果崇祯皇帝仔细地查证,事情一定会天下大白。但是袁崇焕最终还是被处死,不仅崇祯皇帝中计,举国上下都认为袁崇焕是叛贼。究其原因,除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之外,崇祯皇帝本身也有问题。

  首先,虽然袁崇焕战场上战功显赫,但崇祯皇帝不信任袁崇焕。崇祯皇帝与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比起来,也并不是那么昏庸。但是,崇祯皇帝却是一个多疑刻薄、刚愎自用的皇帝。崇祯皇帝即位后,立刻召见袁崇焕,咨询平定辽东的方略。可是袁崇焕过于自信,夸下一个5年内打下后金的海口。实际上,那时候辽东边境上后金在军事力量上已经占据了优势,袁崇焕的许诺或许仅仅是为了安慰年轻的皇帝,开始时崇祯皇帝对此充满希望和期待,最终这样的诺言无法实现,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未经朝廷允许,私自派使者吊唁。后金皇太极趁机遣使回复,谋求议和。当时,尽管明朝军队屡战屡败,但基于天朝尊严,“诸将罔敢议战守”。虽然袁崇焕的议和战略完全正确,而且崇祯皇帝开始时也同意。但这种与皇太极关于议和的私下书信来往,却让崇祯皇帝产生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