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卫律的故事,我们知道,卫律为了向匈奴表达忠心,对汉朝做出了不少坏事,这样一个行径,在历史上自然不会留下好的名声。
卫律劝降
读过《苏武传》,必对卫律劝降的情节印象深刻,不管是酣畅淋漓的体验,还是对苏武英雄气概的感悟。以下就是卫律劝降的故事。
苏武牧羊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短兵相见,一番唇枪舌战,场面惊心动魄。卫律率先出击,他以剑斩虞常为威胁,并为张胜冠上“谋杀单于近臣”之罪名。张胜又怎堪其击,在这番对其不利的情形之下,张胜这位意志软弱之人自然请降。卫律深谙此道,立刻利用这有利的局势,以“相坐“之名胁迫苏武。众人皆知,这个时候,若承认自身与虞常之变有牵连,无疑为匈奴攻击汉朝之事制造了口实,在舆论之上,匈奴也会处在非常有利的地位。
于是苏武并不慌张,而是沉稳地进行针锋相对的回击,明确申明自己是汉朝的正义使节,与虞常之事绝无任何牵连,大义凛然地维护了国之声誉。卫律之方式可谓软硬兼施,加上威逼利诱,在苏武拒绝后,卫律“复举剑拟之”,即使卫律作出要杀苏武之势,苏武亦巍然不动。卫律发现威胁也无法发挥效用之后,只能改换手段,使用“软”的方式,举例自身,企图用荣华富贵动人,言曰“赐号称王,拥兵数万,马畜弥山”。借此时机,苏武反守为攻,大力斥责卫律叛国降敌之耻,并大力宣扬国家的繁荣富强。激动人心的一大段话,卫律自然只能折服,匈奴的气焰也被打击,不敢轻易加害于他。与李陵劝降不同,卫律本是一位无气节的武夫,一位希冀献功的小人,他之前作为汉朝之武将,在被匈奴俘虏之后,无耻投降。他并没有是非之标准,只追求功利,在整个过程之中丑态百出,受尽唾弃。
通过卫律劝降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苏武高傲不屈的英雄气概,也看出了卫律投降后的小人嘴脸。
卫律的评价
关于卫律的评价,最精简的两个字即“叛将”,他是西汉王朝的投降者。
有关卫律的画像
其投降之因也绝不落落大方。当时作为生活在汉朝的匈奴人,他在朝廷为官,为武将,并与李延年是好友。受李延年举荐,卫律得以出使匈奴,却在李延年受到大难之时因惧怕株连而降于匈奴。
卫律心中大概只有利益而无情义与良知,因此,在劝降苏武之时,他与李陵差别甚大,遭到苏武的唾弃和辱骂。这位曾经的汉朝武将胸怀甚小,毫无气节,爱国之心也实在寥寥。他一副谄媚献功的嘴脸,是一个不分是非、无视对错的小人。卫律的一生出卖的东西太多,换来了自身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这样一种为他辩解的说法,是从人性方面来讲,或许这是他生命力顽强、求生欲望强烈的体现。然而人都该是有道德的,只考虑自身利益是缺德,更是自私。他或许减少了将士的死亡,却剥夺了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效忠的权利。
苏武访匈之事更是将苏武低下的品行暴露无遗,在苏武面前,他大言不惭,肆意吹嘘,称卖国之益处良多,实在是罪大恶极。与苏武的刚正不阿相比较,卫律无疑是一种极其低等的生命形式,就是以生存与进化为目的的低等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