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性格特点(2)

米开朗基罗精神上所受的痛苦比他的肉体更厉害。自卑、多疑、孤僻侵蚀着他;他想躲避权贵,却又不得不为教皇工作;他宁愿自己过着捉襟见肘的贫贱生活,也不会拒绝家里人向他伸手要钱。到了晚年,他痛苦地回顾自己的一生,看到曾经的巨作未完的未完,被毁的被毁。他感到力不从心了。

也许这才是米开朗基罗最大的痛苦吧。

米开朗基罗建筑作品特点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非常著名的雕塑家,同时还是一名很厉害的建筑师,他的创作风格竟然影响了将近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圣彼得大教堂图片

圣彼得大教堂图片

米开朗基罗建筑作品虽然不多,但件件都成就非凡、影响深远,极具创造性。可以说米氏出品,必属精品。他善于把雕刻同建筑结合起来,设计的建筑层次分明,立体感很强,和他的雕刻风格一样显得刚劲有力。他的建筑代表作有:美第奇家庙、劳伦齐阿图书室前厅、卡比多广场以及圣彼得大教堂等。

美第奇家庙从已经完成的那部分来看,它的设计严密紧凑,尺度把握得很好,是建筑和雕刻紧密联系的典型。劳伦齐阿图书室前厅表现出很强的整体性。它正中的台阶造形富于变化,局部的曲线处理和四壁的直线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卡比多广场建筑群位于卡比多山上,它的形式是独创的,它整体呈对称的梯形。建筑的立面虽然都不算很高大,但是显得很有力。广场中间的罗马皇帝青铜像和栏杆边的石像组成了很有层次感的景观。它是建筑和雕刻的综合体。

米开朗基罗逝世的时候,圣彼得大教堂的大部分工程还没有开始建造。但是他完成了教堂穹顶的模型,后来的建筑师们按照模型建成了穹顶。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可惜后来它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

米开朗基罗建筑作品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与他坎坷悲剧的一生似乎是分不开的。

米开朗基罗25岁一举成名

25岁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可能从大学校园走出来时间不长,也可能刚参加工作不久。但米开朗基罗25岁的时候已经在罗马名声大噪了,势不可挡地成为雕刻界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

米开朗基罗图片

米开朗基罗图片

《哀悼基督》的问世让25岁的米开朗基罗风光无限、衣锦还乡,这一切与他多彩的童年是密不可分的。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家里,周围所处的环境不是山里就是采石场。所以他渐渐熟悉了雕刻所需的工具并掌握了高超的石刻技术,他对石头非常敏感。13岁那年他又被送到画坊学画,同样以很快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天才。几年后,他开始了雕塑的创作。由于他天赋异禀加上备受器重,他的雕塑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哀悼基督》是米开朗基罗25岁时的成名之作,也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这件作品刻画了圣母青春永恒的美,表现了一位母亲失去儿子的悲痛之情。他同年的作品《彼耶达》也同样表现了圣母的温柔和母爱的伟大。从这些雕像的面容似乎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表现手法是他25岁前后作品的风格。而这些作品也正是米开朗基罗内心世界的独白,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主张自由平等的世界观。

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之路上一直精益求精,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创作思路。这从他25岁时的作品中就可见一般。

米开朗基罗外貌介绍

关于米开朗基罗外貌,最著名的要数《名人传》中对他的描写。

米开朗基罗图片

米开朗基罗图片

里面大概说他头比较大,眉骨比较高,两只耳朵也非常突出,也就是有点类似俗称的招风耳。脸孔很长而表情显得忧郁,眼睛炯炯有神但是看上去不算大,鼻子是扁平的。他身材中等,双肩倒比较宽阔,看上去好像比较有安全感。可是躯体比较瘦削,整个体型虽然有点像倒三角,但是在安全感上又打了一些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