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清君侧”的主要对象马士英和阮大铖
为什么说这个安定是暂时的?因此满洲八旗入关后,首先要对付的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因此给南明的建立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但是随着李自成的大顺军一败涂地,满清的矛头开始指向了南明。而南明王朝在此时依旧浑然不觉,他们采取了“联虏抗贼”的政治措施,还在做着希望清军替明朝消灭李自成起义军的美梦。
在南明的内部,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把持了朝政,他们对于东林党的实力大肆打压。而当时的左良玉,正是属于东林党的人士。但由于左良玉的势力比较大,在武昌盘踞了八十万的大军,随时可以倾覆刚刚建立的南明。因此,马士英和阮大铖表面上与左良玉和好,实际上在金陵以西设置防线,用来防备左良玉。
左良玉部下的监军御史黄澍得罪了朝中的马士英,马士英派锦衣卫捉拿他。左良玉为了包庇黄澍,和马士英彻底翻脸。恰好此时在南京发生了“南渡太子案”,一个自称是崇祯太子的人来到南京,被弘光帝捉拿下狱。
姑且不说这个太子的真假性如何,但左良玉觉得这正是一个可以被自己利用的机会,因此假借着太子的名号,用“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大军开始朝南京进军。
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左良玉清君侧的行为,实属不明智之举,不仅消耗了南明内部的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清军有可趁之机。据说左良玉进军在一半的时候,路过扬州。当时扬州的史可法正要准备抗清,见左良玉来了不由大喜。结果左良玉不仅没有帮助他打清军,反而告知他自己要向南京进军,令史可法气得破口大骂。
最终,左良玉清君侧的行动无疾而终,他本人在进军途中去世,接替他位置的是他儿子左梦庚,还没到南京,南京已经被清军攻陷,而左梦庚也在铜陵被黄得功击败,投降了清军。
左良玉为何没有剿灭张献忠,是实力不够,还是另有隐情
在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素质参差不齐,但无论如何起义军的作战实力,都不能和明朝的正规军相提并论。而和张献忠作战的明朝将领左良玉,几次打得张献忠走投无路。有一次左良玉甚至还在四川一带将张献忠逼入了绝境,但因为某些原因,还是让张献忠跑了。为什么左良玉没有剿灭张献忠呢?
张献忠作战的画像
这个问题主要出在左良玉自己的身上。左良玉的军队从来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士兵们都喜欢打劫,每到一处,都在掳掠一番。在明朝,纵兵抢劫是死罪。为了这件事,很多言官都在皇帝面前弹劾过左良玉。但由于当时天下大乱,明朝方面能和农民军作战的将领没几个,左良玉就是这少数的几个能人之一。为什么称他为能人,不称他为名将?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的个人素质和军队素质,实在无法配得上名将的称谓。
对于以上的问题,左良玉自己当然也心知肚明。他知道,现在是朝廷用得着他,万一某一天天下太平了,朝廷就会找他秋后算帐。因此,他就选择了一个办法,即养寇自保。
就拿四川的那次堵截战来说,左良玉已经把张献忠打得打败,甚至连张献忠的妻子孩子都让左良玉给捉了。张献忠在四川的那块山区里转了好几天都没有出路,眼看就要饿死。他灵机一动,马上派人去向左良玉乞求,说,左大帅你能有今日,都是因为打我张献忠的功劳。如果我张献忠一死,你还能有今天这么威风吗?
左良玉一听,觉得张献忠说的话很有道理。鉴于之前提到的,左良玉纵兵打劫的事情,他左思右想,就下定决心放张献忠一条生路。然后左良玉给他的上司杨嗣昌写了一封信,说因为自己在四川水土不服,得了重病,所以一不小心让张献忠给跑了。气得杨嗣昌拍桌子骂娘。
养寇自保,这就是为什么左良玉没有剿灭张献忠的原因了。马士英的关系崩盘,左良玉出兵清君侧,不料死于途中九江。左良玉死后,柳敬亭失去了靠山,被马士英等人追捕,柳敬亭只好逃回苏州,重新干起了说书的行业。柳敬亭的下半生,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成的大军就已经攻破了北京,崇祯帝上吊自缢。随即,明朝的皇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王朝,继续和农民军和清军作战。左良玉与马士英不和,借着清君侧的名义,出兵讨伐逆党,但在途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