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难中公主悉数被掳 宋仁宗之女为何幸免?

  北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生有三男十三女,可惜,上天有意折磨他,让他绝后,三个皇子全部夭折,十三个公主中有九个早亡,只有四个公主长大成人,她们分别为长公主、十公主、十一公主、十二公主。

  四个公主寿命不一,老大活了三十三岁,老十一活了二十四岁,老十二活了五十多岁,然而,老十秦鲁国大长公主却活得非常长久,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直至靖康之难发生,她依然很硬朗。

  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人铁骑踏破汴京,除了抢掠金银财宝、古玩名器,还大肆掳掠亲贵,徽钦二帝、太子、亲王、大臣、皇后、妃嫔、公主(帝姬),不论老幼均成为金人掳掠的重点对象。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皇室成员康王赵构、哲宗第一任皇后孟氏躲过此劫,秦鲁国大长公主也得以幸免。

  当时,赵构不在皇宫,听到风声后撒腿就跑了;孟氏虽在汴京,但她早已被废黜,被世间遗忘。后来,赵构、孟氏成为南宋王朝的两大主要人物。秦鲁国大长公主得以幸免,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她早已下嫁多年,在金人掌握的皇室成员花名单中没有她的名字,“以先朝女,金人不知”(《宋史·公主传》);其二,她是仁宗之女,都隔了四五代皇帝了,人们大概也把她遗忘了。

  秦鲁国大长公主生于嘉祐五年(1060年),初封庆寿公主,又改封惠国公主,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封这位堂姑妈为许国大长公主。公主成人后,下嫁右领军卫大将军钱景臻,相夫教子。靖康之难时,公主已六十八岁,年近古稀,亲眼目睹了被金人劫掠一空的汴京的衰败和荒凉,难免感慨万千。

  南宋建立后,公主被高宗赵构改封为秦鲁国大长公主。然而,金人不断南下侵扰,局势混乱,公主不得不带着两个儿子四处颠簸,期间盗贼趁火打劫,家中遭到抢掠,一个儿子也死于非命。此后,公主几经辗转,从扬州到福建,从福建到会稽,从会稽到临安,总算安定下来。因为辈分高,年龄大,高宗在她面前毕恭毕敬,“上以公主行尊年高,甚敬之,每入内,见必先揖”(《宋史·公主传》)。

  靖康年间,宋廷为防止外戚干政,诏令外戚一律交还朝廷所赐的旌节,也就是让他们辞官,秦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子钱忱也在其列。如今,公主仗着行尊年高,求高宗赏赐钱忱一个官职,高宗不好驳了这位资深公主的面子,便破例让钱忱做了沪川节度使。过了几年,公主又求高宗给钱忱再多一些皇恩,高宗虽然心里不痛快,但还是答应了,“又为忱请优赐推恩,上重违之,加忱开府仪同三司”(《宋史·公主传》)。应该说,高宗对秦鲁国大长公主还是很关照的。

  然而,秦鲁国大长公主仍不满足,仍不断地替儿子要封赏,真有些欲壑难填。十几年来,钱忱的头衔越来越多——秦延芑诸州团练防御使、宁武泸州二军观察留后承宣节度等使,右金吾卫上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少师、荣国公,累赠太师、汉国豫国公。在两宋,钱忱作为公主的儿子,其爵位之高,官衔之多,还真是头一份。绍兴元年(1131年),钱忱带着母亲徙居台州,颐养晚年。

  按说,秦鲁国大长公主这下该满足了。万万没想到,没过几年,公主又拄着拐棍进了临安,再次找高宗打秋风。南宋考证学家、民俗学家庄绰在其著作《鸡肋编》中记载,秦鲁国大长公主通过奏表向高宗诉苦,“妾虽近于饥窘,不敢妄有干求。但以年老多病,瘴疠之余,得一望清光,虽死不恨”,意思是说,我生活拮据,加上年老多病,日子不好过,如今又得了瘴疾,请陛下再赏点吧。

  先前,高宗对秦鲁国大长公主可谓有求必应;这次,高宗就很不耐烦了,“长主寿考如此,乃仁宗皇帝四十二年深仁厚泽,是以钟庆于长主。长主待遇诸子,宜法仁宗用心之均一”(《宋史·公主传》),说公主您活到这把年纪,都是仁宗皇帝深仁厚泽几十年带给你的福报,同你的兄弟姐妹相比,您该知足了。您为儿子讨要封赏不要紧,但也不能偏心眼啊,其他的儿子您怎么不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