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竟藏贾宝玉 拒绝做直男(2)

  杜少卿携着娘子出游。资料图

  立身之道:不稀罕功名利禄尤其痛恨八股文

  基于对封建制度的痛恶,杜少卿和贾宝玉都采取不合作态度,例子就是二人都鄙视科举八股制度。贾宝玉宁肯读《西厢记》、《庄子》,都不愿意去碰那些跟功名利禄有关的文章,谁劝他考取功名,他就拉黑谁,他甚至连薛宝钗和袭人都想拉黑。例如薛宝钗屡次劝他低头读“经世致用”的文章,贾宝玉批评她“也学沽名钓誉”。对于袭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他威胁说你以后再说这样的混账话,我连你也不愿意搭理了。他为什么喜欢林妹妹?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林妹妹从来不谈功名科举。

  杜少卿既然认为秀才连奴才都不如,自然也不稀罕封建时候的官爵,他最烦的就是别人在他面前说当官的事。当地官员向朝廷推荐了他,而且还亲自上门来做游说工作,杜少卿却用布包着头,拄着拐棍,哼哼唧唧地哼着装病,以此推脱,虽然是伪装,推脱之情却很真诚,很干脆。后来上头逼得急了,他干脆一叶扁舟,放浪形骸,退隐江湖而去。杜少卿的太太有点不了解老公这种视功名为浮云的态度,就问: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什么还装成病歪歪的样子不去?杜少卿回答得很幽默:娘子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地方不留,不和老公在这里恩恩爱爱,快活过生活,却跑去京城,那地方多冷啊,亲爱的你身子骨又弱,万一被寒流一吹,“一阵风,吹得冻死了也不好,还是不去的妥当”。可见杜少卿性情之直率,不想当官,不说那冠冕堂皇的理由,只说因为关心娘子的身体,真真正正的暖男啊。

  其实,贾宝玉和杜少卿对于科举制度的态度,在明清两朝是有社会基础的,例如郑板桥,他的科举功名之路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也是用时间换来的,他是康熙时期的秀才,雍正时期的举人,乾隆时期的进士,耗尽大好年华取得官职,郑板桥也觉得不爽,他的态度是将八股文作为“敲门砖”,用完就不关心了,而是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的画家和诗人。到清朝后期的曾国藩,虽然是科举制度的受益人,但也劝弟弟们不要在八股文上太费精力,做真学问才是正道。《儒林外史》的一些正面人物,即使已经得志,也常说不耐烦做时文。一成了进士,就把八股文扔在一旁。

  将郑板桥和曾国藩的态度,对照一下杜少卿、贾宝玉,可以证明小说里的人物态度,还是有现实基础的。

  


  杜少卿与贾宝玉类似,冲破世俗观念,尊重女性。资料图

  惊世骇俗:摆脱直男色彩尊重妇女

  在明清两朝,已经开始有同情妇女和尊重妇女的声音出现,最有名的例如明朝的思想家李贽,就石破天惊地认为:女性不比男性差。他办学招生,其中就有不少女学生,引起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异议,李贽甚至还发表公开信,予以回击。

  这股清流在小说里已经有明显表现。贾宝玉就是典型,他认为男子不如女子,男人是“须眉浊恶”,女子是“水做的”,女子才高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红楼梦》里认为,说女子姓名的时候,必须香水簌口,极其虔诚方可。刘姥姥说到一位普通的村姑,居然引发贾宝玉的怜爱,乃至要去祭奠她。可见贾宝玉是把女子当成神来敬仰。

  关于贾宝玉拒绝做直男,冲破社会世俗的成见,尊重女性的态度,大家都已经很熟悉,杜少卿又如何呢?

  且看,杜少卿对抛弃发妻纳妾的事情深恶痛绝,朋友纳妾,他苦口婆心相劝,认为“况且娶妾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杜少卿能发出这样的声音,或者说吴敬梓能发出这样的声音,真的不简单,很有见识,很有勇气。要知道,在他之前,明朝的李贽,为此付出了盛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