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竟藏贾宝玉 拒绝做直男

  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一号男主角,这是稍稍有点古代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事,怎么忽然从《儒林外史》里冒出一个贾宝玉呢?这不是出于猎奇,也不是为了噱头,而是在熟悉明清小说人物的基础上作出的结论。

  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开始由历史演义、传奇故事向世情化的方向发展,从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和才子佳人向普通的世俗生活发展,既然来自生活,其中人物就有一定的共通性、相似性,例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能在其他小说里找到影子。这其实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人,文学创作者对时代的认识,对于理想的追求,也具备一定的共通性,从而在塑造人物方面出现一定的交集。

  


  资料图

  人生价值观:对封建社会开始持质疑态度

  贾宝玉同学就不用过多介绍了,这里重点说一下杜少卿同学。大家别看走眼了,是杜少卿,不是杜少陵,杜少陵那是杜甫同学。杜少卿是《儒林外史》里的重要人物,灵魂人物,作者吴敬梓对于当时社会的认识,很多都凝聚在杜少卿这个人物形象上。不过,尽管杜少卿这个人物形象很重要,但他不是主角,因为《儒林外史》里是没有设置主角的。其人物和故事都是以单元结构的方式呈现,没有侧重面。而且,就普及面和覆盖面而言,杜少卿的知名度那可远远不如范进老同学,范进可以说是《儒林外史》里最具知名度的人物,当然,这也跟中学课本的选择有关。

  杜少卿同学是怎样一人呢?他身上有着作者吴敬梓的影子,都是把家里的万贯家财全部败光了,然后去南京城里当贫民,贫困以终。为什么他们散尽家财?是因为慷慨好施吗?是因为视钱财为粪土吗?这种解释也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在里面,然而只是说到皮毛,说到底,是他们对于封建社会已经深深地失望,从根子上怀疑当时的社会价值观,质疑当时的社会架构,因此采取彻底不合作的态度,从而成为社会的叛逆者,也就是所谓的异类。

  和贾宝玉一样,杜少卿对于封建的伦理是很怀疑的,甚至是否定的。例如对于科举制度的产物——秀才,杜少卿是看得一文不值,还从人格上予以鄙视,他很不客气地开骂:“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认为秀才连奴才都不如。而对于圣人孔子、朱熹,他的看法也与社会主流不同,他认为社会上对孔子的解读,对于朱熹的注解,都是错误的,根本上就是歪曲圣人的本意,他认为读儒家的“四书”,就应该不被明清以来的注解所干扰,这样才能读到一个真实的孔子。其实,这是杜少卿在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重新塑造孔子的形象。社会思想的变革,很多时候表现在对古代人物和古代文化的重新解读上。

  无独有偶,《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对于儒家的解读,也和社会主流有着极大的差异,他在初次见到林黛玉的时候,就说过一句“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和杜少卿一样,坚持回到原版的孔子。杜少卿骂秀才连奴才都不如,而贾宝玉骂当时的读书人和士大夫,是“国贼禄鬼”,害己害人,祸害无穷。贾宝玉还进一步,否定了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文死谏,武死战。”他认为提出这个观点的人简直是脑子有问题,如果文官和武官都为了一个迂腐的价值观而愚蠢地死了,日后朝廷要用人,又找谁呢?这岂不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这个观点倒像明代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关羽被曹操围困,张辽前往劝说关羽,关羽说要以死忠于大哥,张辽却说:你现在死了,将来刘皇叔要用人,你却又不在了,你这不是坑刘皇叔吗?张辽的口气与贾宝玉何其相似。